《唐朝光州知州略介》发表后,得到许多朋友首肯,于是再接再厉,由《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元学案》《八闽通志》等资料中探幽发微,得到宋朝建国三百余年,权知光州军州事者,概有以下六十余人,现略加介绍。
北宋时期,光州知州而闻名者:辛仲甫,字之翰,以抗洪救灾而闻名。太祖乾德五年知光州。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史珪,洛阳人,以擅开粮仓赈济饥荒而传世。任光州刺史期间,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王明,字如晦,任光州刺史,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悉条奏除,是体恤民情的好官。陈尧咨,字嘉谟,是欧阳修《卖油翁》中描写的神箭将军。王尧臣,字伯庸,知光州时,岁大饥,群贼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是敢于冒死为百姓之言的诤官。曹九章,字演甫,知光州因俗为政,安而不扰,诛其豪强而佑其善良,民化服之;因民而施政,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兴其所欲,而废其所患苦,顺其风俗之宜,是忠于职守的良臣循吏。
王逵,字仲达,为官贪酷,凶暴无识。包拯曾七次上疏弹劾王逵,朝野震动。张邦昌,字子能,举进士,知光州。金人犯京师,邦昌进为太宰兼门下侍郎。“靖康之变”时,邦昌曾为大楚皇帝,是为当时的大汉奸。
北宋光州知州先后有三十二人依次是:王祜(祐)、辛仲甫、史珪、董俨、王明、刁衎、李昌龄、冯琏、陈文顗、宋太初、黄旦、陈尧咨、姚坦、边肃、盛度、周起、李溥、石普、杨偕、王尧臣、杨仲元、王逵、曹九章、林邵、赵令铄、孙览、叶涛、黄辅国、吴材、薛良贵、张邦昌、李弥大。
南宋与金国对峙而为“南北朝”,其中原地区以淮河为界,光州成为前沿,出现一些颇有分量的知州,介绍如下:任诗,钦宗靖康二年至高宗建炎三年知光州。其间,诸郡多破,而光州独得全,砥柱中流,实在难得。邢舜举,为岳飞部将。高宗绍兴八年任光州知州,后因岳飞遇害而被贬。八十九岁时,仍满头黑发,并能上马驰骋,可谓报国无门。绍兴三十二年,光州沦陷。光州豪杰皇甫倜,招四方豪杰,选其骁勇者,厚其资粮,朝夕训练,号为“忠义军”,自为统领。七月,恢复光州。此后不久,皇甫倜接任光州守,以后屡立战功,成为南宋边镇节帅,然诸史不见此公,大概也是“出身歧视”吧。宁宗开禧二年,金兵入寇,围光州甚急。知州周虎,乘城拒守,射死金兵右帅石矻达,然后乘胜出城,合战凡三十四,杀骁将十数,虏大创,引去。作为“猛将级知州”,周虎文词赡敏,尤善大字,名重一时。理宗端平元年正月,宋蒙联军灭金,六月,宋蒙战起。理宗端平二年,孟珙移驻黄州,历兼任光州知州、黄州知州。砥柱中原数年,实为南宋擎天一柱。
梁季泌,先后任泉州南外睦宗院,湖州通判,有政声,后知信州。母病重,辞官回乡奉母,服母丧后,起知光州,建光州新城。城分南北,潢河贯其中。潢水东去,百舸争流,东至闽越,南通鄂湘,西达陕、晋、陇地,民利其便。改提举湖北、江西常平茶盐司公事,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兼敕令所详定官。所到之处爱惜公帑不妄费,行部唯恐惊扰州县,不宿城市。一生清廉,为人敬慕。滕瑞,在乾道八年天申节,阿谀皇上,“遇天申圣节,臣自书‘圣寿万岁’四字,约二丈余,兼造三棚,高三丈余,凡用绢五十匹,标背投进。”帝曰:“滕瑞不修郡政,以此献谀,特降一官。”滕瑞因谀降官,由是知名。
南宋期间,历任光州知州凡三十三人。他们是:任诗、吴翊、刘超、许约、王莘、邢舜举、王存、田邦直、郑绍、曾惇、张祁、孙镇、龚涛、 强友谅、郭淑、皇甫倜、张存、兰秉义、宋端友、滕瑞、胡介、王闻诗、梁季泌、周虎、柴中行、陈孝严、赵范、何元寿、孟珙、王霆、董尧臣、陈岩、慕容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