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铺战役 1947年10月26日至27日,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线指挥,刘邓大军主力在广济北部发起高山铺战役,一举全歼敌四十师师部及其所属的3个旅、5个整团,共毙伤、俘敌副师长以下1.26万人,缴获各种炮70门,机枪513挺,掷弹筒52个,骡马172匹及大量枪支弹药,并击落敌机1架,取得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来外线作战的空前大捷。1947年10月29日,鄂豫皖前线司令部发言人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讲话,宣布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两个月以来,胜利实施了战略展开,共计歼敌3万余人,攻克了23座县城,“我们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创建大别山解放区 为了迅速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南下时就抽调地方干部1858人组成“天池部队”随军行动,以此作为开展大别山区地方工作的骨干。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在解放的23个县之中建立了光(山)商(城)、潢川、商城、固始、经扶、礼山、麻城、罗田、英山、立煌、六安、霍山、桐城、舒城、潜山、岳西等17个县级民主政权,为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奠定了基础。1947年10月12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发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立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明确提出:“创立大别山解放区,是我党、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任务。要创立解放区,必须转动打胜仗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实行土改这两个车轮。”为了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原局于10月中旬决定在大别山解放区建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经过紧张的筹备,鄂豫区、皖西区的党政军领导机构于11月中旬正式建立。至此,形成了以大别山为中心、方圆数百公里,下辖8个地区33个县、人口达1200余万人的根据地。

三批子弟兵重返大别山 1947年11月2日,李先念率领第二批南下部队(由中原突围部分主力改编)第十二纵队,抵达光山县文殊寺与刘邓大军胜利会师。11月27日,在第十二纵队的接应下,王宏坤率领的第十纵队胜利进入大别山。当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从大别山走出的三批子弟兵,又重返这块红土地。邓小平一再强调:“一定要牢固树立起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一定要和大别山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而斗争。”(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