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最后一天的下午,我和朋友相约去信阳市郊三十公里外的黑龙潭游泳。驱车至离黑龙潭两三公里处,我们决定从下游的河谷,逆流而上。水面不算宽,但水流湍急,有一些深深的凉意。一路踩着水里的乱石前行,脚硌得生疼。这个时候,我抬头看见了河岸上依然葱茏的野枣树、银杏、板栗,已经果实累累,我忽然发现,秋天已经来临。我知道,那些果树,历经了漫长的春天和夏天,正在接近它们的成熟,成熟是一种实现,一种抵达。就在那天,我得知《如影随形》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的消息,我感觉到了季节及其收获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

我喜欢写小说,但似乎从未写过官场题材的故事,这大约是出于对官场的一种抵触心理。在观察生活上,也不愿意把官场百态纳入视野范围。这次偶然写《如影随形》,最早来源于和一个“当官”的朋友的一次聊天,他说现在做官真不容易,可能做错一件事,一切都毁了,如同你怀里捧着一个炸药包,不知它会在何时引爆……他聊天时的那种焦虑不安、难以摆脱、欲罢不能、痛苦万状的表情触动了我。之后,我反复琢磨他那种难受的情绪,如丝缠绕,“如影随形”,于是就有了这个故事。

但我仍然不愿意正面写官场生活,就通过小说中“代明”的视角,侧面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导致它不可避免地有些单薄;我不愿意一直停留在所谓官场的那种场景氛围中,所以“代明”会不断逃离,到湖畔,到西塘,与其说是小说人物对周遭环境的摆脱,不如说是我对官场写作的躲避和出逃;我不愿意太实地写官场,所以留下许多空白,甚至还有个关于钥匙的谜团没有解开。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读到这篇小说时,他认为故事没有写完。可我觉得,故事本身似乎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想传递给读者朋友那种“如影随形”的情绪,一种现代人的生命状态。其实,那种“如影随形”的情绪,远不止于官场。生活中的纠结、焦虑、紧张、惶惑、迷乱等种种情绪,都如岁月之河的流水,或淹没我们的脚踝,或浸漫我们的内心,而我们从没停止脚步,一直在河流里趟水前行。

终于抵达黑龙潭,已是傍晚时分,四野孤寂,潭水幽深,让人心生快意,也心生怯意。突然想,我踩着乱石,逆流而上,在湍急的河流里跋涉了一个多小时,黑龙潭就是我要到达的地方吗?就是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吗?就一次游泳而言,是在于之前的跋涉,还是在于最终的抵达?我竟是有了犹豫,有了踌躇,也有了那种“如影随形”的情绪,不知是否要跳进清冷的潭水里,游上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