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平

“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鲁迅先生这句名言,是由衷的感叹,也是清醒的预见,是严肃的警示,更是强烈的忧患。

从德班的激烈较量追溯到纷争的哥本哈根,气候变暖让人日益揪心,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天空灰霾,水质浊混,土壤流失,噪音扰人,严峻的事实勾起了人类对清风绿水蓝天的孜孜渴求;资源存量越来越少,资源消耗越来越大,“暴饮暴食”的发展方式不断冲击着脆弱的生态平衡。

是要GDP,还是要昂贵的空气?是顽守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是让发展道路更可持续?在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复杂的选择面前,决策者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建设中原经济区,决不牺牲生态和环境,让中原绿洲的梦想点亮百姓心中的明灯,让生态文明的雨露滋润中原广袤的大地。

为了这片绿洲常存,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保水又要重地,敬天更应爱人。

为了这片绿洲常青,我们必须转变生产方式。节能减排是核心,科技创新是保障,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根本,同心播洒绿色,众手描绘蓝天。

为了这片绿洲常新,我们必须转变生活方式。提倡更多的人出行选择公交汽车,实现更多的家庭用上节能电器,让更多的低碳足迹风靡流行,崇尚简约消费,创造精彩生活。

寰宇的《绿色发展正当时》一文,走向环保文明,拥抱当代时尚,其远大志向,使国人神往;立自然千秋业,建生态万代功,其探索勇气,令世人敬仰;绿色文化广泛传播,碧水蓝天成果共享,其爱民情怀,让后人颂扬。

天空是蓝蓝的,那是小鸟自由飞翔的家;河流是清清的,那是鱼儿欢快畅游的家;森林是密密的,那是生灵万物繁衍生息的家;我们的大中原是绿绿的,那就是亿万人民充满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