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近日,成都警方公布了17种小偷的“踩点符号”。 ×代表“计划行动”,◇代表“无人居住”,波浪线代表“小心恶狗”,长方形加斜杠线代表“已经偷过了”。警方提醒市民留意盗窃暗语,发现符号立即报警并尽快清除。(12月11日《每日新报》)
年关将至,小心小偷!早已成一种常识,年年岁岁,皆有相关提示。如今,成都警方将多年积攒总结的17种小偷的“踩点符号”公布于众,正是一种锦上添花之举,也是众多提醒中别具特色的一种,理应值得鼓励与肯定。毕竟,符号可能会变,暗号也可能有假,但过年就一个多月了,对小偷组织而言,瞬间改变的符号,必然难以有如今即已定型的符号奏效,换言之,公布符号本身,其实尚大有可为之处,一者,公众可循着蛛丝马迹报警;二者,也能间接给小偷以压力——之前只有警方懂暗号,现在人人懂,要下手是难上加难。
遗憾之处在于,即便“符号防盗”有其“展才华”之地,依旧引来更多的是质疑,而非理解。而所谓质疑者,大多聚集在“符号防盗”上,其实,这些质疑的根本,还在于害怕警方就此卸下责任,以公众防盗为“主菜”。这其实传达出一层意味:公众之所以质疑符号防盗,并非对这本身不买账,而是担忧,如此符号一出,警方大可高枕无忧,而公众却要时时提防。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暗示,也是公布暗号时引发的歧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警方力量还在,警方防盗的力度不会减弱,只会加强,尤其是年关将至。至于符号防盗,理应只是锦上添花之举。这点,警方有待澄清,可通过公众或媒体坦言:符号防盗只是一道“开胃菜”,而不是“主菜”,公众可以参与到防盗的任务中。
而事实上,真正的防盗重任,不可能落在公众头上。“符号防盗”,从来都不是一个靠谱不靠谱的问题,也不是行不行得通的问题,不喜欢大可忽略不计,并不影响大局,没必要过分纠结与褒贬。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