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11月宏观经济数据,食用农产品价格延续此前环比小幅下行态势,加上翘尾因素相比10月份也继续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业内人士普遍判断,11月份我国的CPI指数很有可能跌破5%,甚至降到4.3%,创下今年新低。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先生认为,11月份的猪肉价格是比10月份环比回落了将近5%,因此仅仅是猪肉价格就会把CPI往下拉0.15%左右,那么加上别的食品价格也是出现环比回落,因此在这种食品价格回落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判断11月份的CPI应该是在4.4%左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除了食品因素,非食品环比价格也没有出现上涨,而是在零附近,这也是CPI大幅下调的必然因素。

与此同时,翘尾因素11月也出现大幅回调,这也会对CPI产生相应拉动作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基数来看,就是有个翘尾因素在11月份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大概1%左右,这样就是同比来看降到4.3%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虽然赞同本月CPI可能深度回落,但他认为最终结果应该在5%左右,这也预示着今年全年CPI水平将符合今年年初定下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来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来稳定经济增长的水平,这样货币政策运用起来就更加宽松,比如说,确实有必要的,它还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公开市场操作,它也会尽量保持一个流动性相对比较平衡和宽裕的状态。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却指出,虽然物价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出发点,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出发点,如果看到CPI下调态势明显,马上就调整货币方向,尤其是在当前金融调控机制或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独依靠降低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来实现调控经济的目的并不明智。

从中国经验来看,在纯粹的放松货币之后,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释放出这些货币后,能流到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三农这些领域中,但由于我们在调控机制上不完善,包括我们在利率等方面价格机制发挥空间比较小,这样释放出的货币往往流向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等领域。

这样一方面会形成包括通胀、资产价格方面的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固定资产在整个GDP中的占比就会越来越高,也就违背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初衷,或者说有可能导致经济结构更不合理。(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