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段发广 黄 勇 熊道锋)近年来,罗山县坚持狠抓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软硬件建设,“三大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反哺作用,形成了以精神文明之花孕育物质文明之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近百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0百分点,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该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优势和历史人文内涵,着力实施“青山碧水,鸟语花香”工程,每年开展县、乡、村、组“万千百十”绿化工程,县城新建中心公园、文化广场、小游园12个,环城万亩生态林带已形成;南部山区封山育林26万亩,北部沿淮栽植速生杨、护沙林12.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7.8%,活立木蓄积量156万立方米,被国家授予“全国林业绿化达标县”称号。同时,各乡村注重发展以茶叶、蔬菜、板栗、木材、畜牧、水产等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型、商贸型等低碳产业,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良种率在96%以上。全县发展千亩以上生产基地300多个,产业化龙头企业216个。
该县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高全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依靠发展夯实创建物质基础,试点先行新型养老保险工作。每年落实十件民生实事,年初公布于众,年底兑现承诺。结合“六城联创”工作,大力实施以美化为主的“五化”和以文化娱乐为主的“四场”工程,新建宽40米道路76公里,硬化背街小巷68条计165公里。通过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品位大为提升,有9个乡镇被省确定为“中州名镇”和“卫生乡镇”。
该县集中力量打造以“皮影”为标志的历史文化、以“茶歌”为标志的民俗文化、以“绘画”为标志的传统文化、以“朱鹮”为标志的鸟类文化、以“灵山景区”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红25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为标志的红色文化等六大文化建设工程,把发展县域文化品牌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着力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建设,“数字电影”、“文化下乡”搭载文化共享工程逐步向20户以下自然村延伸,每年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40多次,“种文化”到边远山村30余次,有效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该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及文明村、文明窗口等评比活动,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