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欣 徐 蕊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11月30日在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工作视频会议上介绍,今年全国财政收入会超额完成预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会有一定数额的超收。
廖晓军说,中央财政超收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增长高于今年年初预计增幅,相应进口税收实际增长超过预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超过年初预计,相应企业所得税实际增长超过预算;工业增加值增幅和物价涨幅高于年初预计,相应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超过预算等。
廖晓军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今年1月至10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0851.68亿元,同比增加19951.86亿元,增长28.1%。从月度执行情况看,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呈前高后低走势。1季度增长33.1%,2季度增长29.6%,3季度增长25.9%。其中9月份增幅回落至17.3%,10月份进一步回落至16.9%。近几个月财政收入增幅出现回落,主要是受GDP增幅和物价涨幅有所回落,汇算清缴去年收入主要体现在上半年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的影响。
廖晓军指出,从客观上看,12月份的财政支出规模会大一些,主要是一些项目支出前期准备阶段资金需求量较小,后期实施阶段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特别是一些据实结算和以收定支的项目,往往在年底前进行清算支付等。今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支出10万亿元,1月至10月已执行近7.8万亿元。从表面上看,后两个月还要执行近2.2万亿元,加上超收收入,年底支出规模较大。但实际上不能简单地用未执行的支出预算加上当年超收收入来直接确定后两个月的支出规模。一方面,预算安排的一些支出项目由于客观条件变化等原因,有些暂不具备执行条件,难以在年底前支出,需要结转到下年。另一方面,超收收入除了按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有关支出外,相当部分要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纳入明年预算安排。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