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说起潢川县的农民工王少林,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多年来,这位好人倾其所能、所有,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赡养和照顾着他所在村的14位孤寡老人。吃百家饭长大的王少林以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反哺乡邻、回报社会,其事迹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王少林1973年出生于潢川县刘靛行村,童年的他并不幸福,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境困难,3岁时便被父母送给别人抚养,7岁时养父去世,他和养母家的两个姐姐靠讨百家饭为生。可怜的养母不忍心看到小少林陪着她娘仨受罪,在他10岁时又将他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可亲生父母的家境和养母家差不多,王少林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小少林想上学,他心不甘,于是,他每天早早起床捡破烂,到上学时间就跑到学校趴在教室的后窗口下,隔着窗子听课,放学后就跟在小朋友的后面问个不停,坚持完成了小学学业。

小时候经常干体力活的他练就了较好的身体素质。为了有碗饭吃,17岁那年,他怀揣着捡破烂积攒的钱去了武汉体育学院学武术。但后来由于经济困难,只学了两年,他就回家了。回家后,他干过搬运工、勤杂工、泥工,做过贩大米等小生意,他不怕苦不怕累,没日没夜地拼命苦干才使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好转。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少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他从小工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积累经验,靠勤奋自学取得了二级建筑师证,成为潢川华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他凭着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潢川、信阳和郑州等地承包工程,一个个工程在他手上完成得相当漂亮。

王少林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曾经给他的无私帮助。在他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之后,就开始反哺乡邻。从2006年开始,他主动承担起赡养本村14位孤寡老人生活的重任。截至目前,王少林为赡养这些老人共花了10多万元。2007年春节,王少林经济比较紧张,发完工人的工资后只剩下8000元,但他还是拿出6000余元给这些孤寡老人,自己一家虽然过了一个很节俭的年,但他觉得心里很踏实、很满足。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系着王少林的心,他不仅个人为灾区捐款一万多元,而且还动员亲朋好友和公司员工捐款捐物。2009年暑期,他在郑州的一家工地上听说老家有两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拿不起学费时,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赶回来,给两个孩子分别送去1500元钱,帮助他俩圆了大学梦。2009年9月5日,潢川县魏岗中学一名16岁学生张大闯身患白血病,巨额的医药费使其家变卖了几乎所有的家产,但仍是杯水车薪。王少林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驱车赶到了张大闯家,将身上的几千块现金全部掏给了他。

王少林,一个靠吃百家饭长大的农民孩子,把小时候感受到的那一份份无私的爱沉淀于心底,稍有能力便开始回报。也许他所捐的钱物不是很多,但他坚持资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用一件件默默无闻的善举,感动着每一位认识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