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县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建设一处“廉政文化景观”、一个“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一条“廉政文化主题街道”、一批“红色廉政教育阵地”为载体,采取“典型导廉”、“案例警廉”、“党课讲廉”、“以红养廉”等多种方式,打造别具特色的“清风大别山”廉政文化品牌,创建了一个文明、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文化新天地。(11月29日《信阳日报》)

读罢这条新闻,笔者不禁为新县这一廉政文化创新之举拍手叫好。

之所以为之叫好,是笔者从新县的探索、实践中看到,党风廉政建设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从党员干部走向“普通百姓”,与“腐败文化”正面争锋,把廉政文化的思想内涵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实现由“不能”、“不敢”到“不愿”腐败的转变。这一创新意义非凡。

之所以为之叫好,还因为新县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之举为全市的文化建设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富而思文、富而思乐、富而思进”,是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但现实情况是,一些青少年追求的是快餐文化,讲的是低俗故事,传的是黄段子、灰段子。这就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积极创设一个人民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学习教育载体和文化活动平台。新县将党风廉政建设这一“大主题”与丰富多彩的“小活动”结合起来,使参与者入情入境、入脑入心,让干部群众“知其然”、“信其道”、“践其行”,在感知、感悟中长知识、增情感、强意志、提精神、明方向。新县的探索对创新全市文化建设载体和形式拓展了更加宽广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