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日前在与基层文化工作者交流时强调:“真话就是最好的话、水平最高的话,我就是来听真话、听实话的。基层一线的文化工作者,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你们的话很有针对性,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真实问题。我们只有勇敢正视、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
深入群众,推动工作,调查研究,需要听真话、听实话。只有真话、实话,才能反映实情、反映民意、反映民声。不是群众不愿意讲真话、说实话,关键是领导能不能听得进真话、听得进实话。因为真话、实话,每每总会很刺耳,很伤“面子”,也有可能是对我们工作的否定。这种时候,你还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听得进真话、听得进实话呢?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考验,不是一种检验。
有的领导干部习惯打官腔、习惯说套话、习惯说空话,让他们听真话、听实话,一时间会很不适应;更有个别人不愿听甚至不敢听真话、实话。听真话、听实话,往往更需要正气,更需要底气,更需要大气。有了正气和底气,是具备坚强党性的一种标志。有了大气的胸怀,才会一切出于公心。此时,就不怕群众讲真话,就渴望听到来自基层和一线的真实情况。哪怕群众讲的真话再严厉,再刺耳,也能虚心对待、包容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领导自觉“放低身段”,不仅是态度问题、方法问题、作风问题,更是对群众尊重不尊重的问题。一位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号召力,有没有凝聚力,不在权力,而在你为群众做了什么,在你的人品、人格。有些事情,尽管群众“绝对服从”,并不说明你在群众中有多高威信。权力往往给人以假象,让一些人“自我感觉良好”;揣着这样的心态深入群众,只能听到假话,甚至没有群众主动和你搭话。
引导、激励群众和基层干部讲真话,关键是自己做出榜样,只有用自己“掏心窝子的话”,换取基层干部和群众“掏心窝子的话”,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去换取真话,才能根据实情研究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