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中原经济区建设属鸿篇巨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动极的各省辖市,政府的视野、“做”风和功力至关重要。如何结合国家和河南对各地市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区域特色建功中原经济区?11月26日,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河财富论坛2011年年会市长论坛上,市长郭瑞民与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济源市、濮阳市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建设新中原与政府角色”这一主题,展开精彩对话,分享为政智慧。
作为河南的“南大门”,信阳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信阳的优势在哪里?面临哪些新机遇?有什么新的定位?郭瑞民指出,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加上已经形成的发展基础和工作基础,目前在发展现代物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城市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给信阳带来很多机遇,其中最重要的是先行先试、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放大生态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和机遇,按照省委提出的勇当前锋的要求,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定位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这是信阳试验区建设第一次写进国务院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个试验区,信阳已做、正做、将做的工作包括哪些?
郭瑞民说,信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特别是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来,信阳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村物权抵押、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
国家给了河南“先行先试”的支持,信阳将怎样利用好这一政策?郭瑞民进一步阐述,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写进国务院《指导意见》,标志着综合试验区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下一步,信阳将着力抓好“六个放大、六个提升”。具体说来,就是放大土地流转效应,提升土地经营水平;放大资产确权效应,提升盘活资金水平;放大农保扩面效应,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放大专业合作效应,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放大产业富民效应,提升特色产业水平;放大新型社区示范效应,提升城乡一体水平。总之,要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胆尝试,为全省、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8年郭瑞民与普洱市市长在央视“斗茶”的风采,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当被主持人问及“信阳红”红茶的发展计划时,他说,“信阳红”红茶从无到有,体现了抢抓机遇,体现了结构调整,体现了开放合作,体现了科技创新,归根结底体现了善做善成的“信阳红精神”,体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下一步,信阳将按照卢展工书记“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的要求,将进一步扩大基地、做强企业、搞活市场、办好茶节,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服务国际茶贸易的交流合作平台,努力促进“南茶北销”、“国茶外销”。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政府将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郭瑞民说,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随着中原经济区正式进入全面启动和推进阶段,政府更多的是要扮演主导角色,在谋划、引导、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真正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加快“两转两提”提升执行力,坚定不移地走好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支撑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当主持人问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将给信阳人民带来哪些看得见、享受得到的好处时,郭瑞民深情地说,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民生的份量最重,最终受益的也将是群众。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大大提高非农比例、提高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保障标准、提高文明程度。
在大河财富论坛秘书长、大河报总编辑王守国的主持下,与会市长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形势下的政府角色转变”这一中心,以“关键在做”的务实态度,就政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如何积极有为、更大作为、勇于担当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和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