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事件回放】据新华网报道,河北省肥乡县南街村普通农家妇女李国琴,20年如一日,照顾生母、婆母、丈夫前妻的母亲、继婆母共4个母亲,并将一双非亲生儿女抚养成人。今年3月,她又自筹资金办起养老院,接收37位孤寡残疾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安享晚年,且免费收留了7名孤困儿童……

【记者点评】一个农家妇女倾其所有,不但赡养四个“妈”,而且无偿赡养40多个孤寡老人和儿童。这种行为不能说不伟大,这种品德不能说不高尚。也许在世俗的眼界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他们的学历和文化素质都低,也没有接受正规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那些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的所谓精英们相比,在身份、地位和影响力上,都是非常不起眼的,或许有的还被认为是“刁民”。然而,正是这些“未名”的老百姓,却做出了让那些“有名的”精英们都汗颜的事情来,而且,是在媒体和社会不断批评官员腐败、指责道德滑坡、不满责任缺失的背景下,接二连三地用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出不平常的大事,为黯然的社会道德点燃起希望的明灯。

回顾近来种种感人的爱心事件,大多都与“草根”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最近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最美”——“最美女孩”余书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农民工”裴永红、“最美拾荒老人”……当人们为这些“草根”平民身上的“最美”善举感动着的时候,不禁发出这样一个反问:为什么总是“草根”们在点亮社会的爱心明灯?

我们实在不能埋怨改革开放,也不能埋怨经济发展,因为,就是改革发展为人民带来了物质上的收益。我们应该埋怨的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少数自视“高贵”的强势群体,用他们的贪污腐败、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肆意炫富之举,破坏了“道德生态”,污染了诚信体系,搞乱了社会责任,消弭了爱心良知。殊不知,当社会在为道德一声叹息的时候,“草根”却在自己生长的土壤上保持着一份宁静,而“道德生态”依然生机勃勃,焕发出无尽的人性光辉,并且将那些“精英”们“皮袍下的小”晾晒得无处躲藏。正是有了这些道德“草根”的不断涌现,才在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时,看到了爱心的希望和道德的力量,理解了无论物质财富怎样增加,真诚、善良、友爱都是人类社会基础的含义,明白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的道理。

时下,新闻系统正在开展“走基层”活动,笔者真希望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开展一场实实在在的“走基层”活动,诚心诚意地学习老百姓不慕名利、发自本性的道义精神,以此来点亮自己的爱心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