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浩

周末,带孩子到某西餐店用餐时看到了一幅画面,至今仍让我感慨万千:邻桌的两位外国朋友用餐完毕后,很自然很认真地清理干净餐桌,将餐盘里的垃圾倒进垃圾桶,然后把餐盘送往餐盘回收处。旁边一名五六岁的小女孩见状,也效仿着拿起自己的可乐瓶准备投进垃圾桶里,未曾想,一旁的年轻母亲赶忙拉住她,嘴里还嚷嚷着:“脏死了,别弄,等会儿服务员会来收拾的。”

吃完饭将自己的餐盘送到收集处,是很容易做到的“举手之劳”。然而就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一到了公共场合,很多人就觉得不应该自己亲自动手——因为有服务员代劳。殊不知,如果每一位顾客都能花费三五秒钟将吃剩的垃圾顺便倒掉,便可以节省下一位就餐者的时间,为他们带来方便。这种“举手之劳”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类似所谓举手之劳的小事比比皆是。比如,去公园游玩,留下一地的瓜皮果壳没清理便走了,反正有清洁工会来收拾的;垃圾桶近在咫尺,但因为想省几步路,垃圾就随手一抛;漫不经心地摇下车窗,随意将车内垃圾丢出窗外;路遇跌倒的老人,我们得掂量半天,权衡利弊,要不要伸出援手……虽然这些可能都是你不经意间的动作,然而恰恰是细节的问题,反映了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修养。

其实,“举手之劳”曾经是我们这个民族最自然的行为。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扶老人过十字路口、公共汽车上抢着让座、捡到一分钱要交给警察叔叔……,体现的是何等的纯真与和谐。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然而就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的时候,我们的文明素养和道德观念却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冲撞得支离破碎。在这一点上,不久前在广州发生的三岁小悦悦被碾压致死的事件是一个最为极端的例子,18个路人在看到之后竟然能够忍心漠然走开。这样的事例让人心忧胆寒,而要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仅仅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啊。

“一个道德缺失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民族。”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号称礼仪之邦,文明国度。但在商业文明的滚滚洪流面前,我们原有的道德标准显得异常脆弱,人的精神开始物质化,做什么事情都要问几个“值不值得”、“应不应该”,甚至漠视别人,专注自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呼唤着社会道德的回归,呼唤着公众良知的觉醒,呼唤着文明形象的重塑。这一切,做好“举手之劳”之事是第一步。

人们常说:播种思想,你就收获行为;播种行为,你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你就收获人生。文明很大,文明也很小,文明,是一种意识、一种素养、一种道德,文明就在我们每个人举手之间的习惯之中。文明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令人关注的壮举,文明就是于无人处、于点滴处的一次次举手之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做好“举手之劳”之事,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更加文明,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