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宗和 关心亮

日前,迎着朝阳,记者一行从市区出发,满怀着好奇与期盼,直奔此行的目的地——息县张陶乡孙寨小学。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学校。此时,已经放学了,本来喧闹的校园此时已经恢复了寂静。本文的主人公息县张陶乡孙寨小学教师——清瘦的姚泽平正在厨房切菜,见到我们,他满脸微笑表示欢迎。

姚泽平2000年从原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该校任教,直到现在。

孙寨小学地处张陶乡东南部,距离乡镇集市8公里,相对偏远,目前,该校有在校生190多人,五个教学班,教职工8人,留守儿童120多人。由于孙寨小学地处偏僻,许多人不愿来,前几年,村里的领导就让姚泽平负责学校的管理,成为孙寨小学的“头儿”。自从担任这个“头儿”后,姚泽平就把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摆上重要位置,要求教师加强对贫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指导,发现学生有思想压力或生活上的困难时,及时全力给予解决。

由于淮息高速正处在施工期,又从张陶乡境内穿过,使得本来路况就不好的乡村路变成了“炮弹坑”,晴天还好,一下雨就彻底没法出行,这学期开学时正赶上雨天,姚老师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用课本,毅然带领老师们拿起扁担和编制袋把书一捆捆从集镇上挑了回来。现在一遇上雨天,教师们和孩子就得踏着泥泞的道路出行。中午离家远的孩子不回去吃饭,姚泽平就尽可能地多做一些饭菜和孩子们一起吃午饭。

“我是一位教师,与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天和这些天真的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心永远不会老,也不会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姚泽平正是这样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任教11年来,所带的班级连年被评为先进。他对教育忠诚执着的精神,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2009年他连续被县教体局评为文明教师,2010年又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现在,姚泽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解决学校的危房和教师的住房问题,每天看到孩子们因为缺少教室而远走他村冒雨求学的艰辛,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多次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村、乡领导反映学校的实际困难,并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书,希望筹得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他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积极伸出援手,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