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转折 1947年夏,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重大战略决策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重大变化,作出了实行战略反攻的重大战略决策,并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指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刘邓大军 194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任中原局书记,统一领导南征行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迅速调集4个主力纵队12.4万人组成了第一批南征部队,史称刘邓大军。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文摘要:

千里跃进 “毛泽东指示,进军大别山不能像北伐时期那样逐城逐地推进,而必须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下决心不要后方,以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再夺取城市”。

三种前途估计 “毛主席既估计到跃进大别山的有利条件,又充分估计到了到外线作战的种种困难,提出可能有三种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并告诫我们要作充分的思想准备,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的前途”。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为了实现跃进大别山、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毛主席作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三军配合是:除由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直趋大别山以外,还由陈毅、粟裕等同志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由陈赓等同志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两个纵队另一个军为右后一军,自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两翼牵制是:以陕北我军出击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人北上,以山东我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敌人引向海边,便利前述三军的行动”。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