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炜

近期有两条关于老人跌倒后的新闻报道,十分扎眼。一是10月27日齐鲁网报道:山东潍坊的一个老人倒地了,周围黑压压围了一圈人,可是没人去扶,这是为什么?据周围人介绍,原来这老人是故意倒地,而且已经好几次了,那名被讹诈上的女子也显得很是无奈;另一条是10月29日在泰州姜堰市,一个86岁的许老太摔倒在地,两名路过的中学生好心将老人扶起,却反被说成是肇事者,幸亏周围有不少目击者,这两名中学生才得以脱身。

事情发生后,网络上谴责那名潍坊老人和那名许老太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网友发表评论时,接连打出了几个疑问:这个社会怎么了?再这样下去,社会会让像你这类的老人弄得如此冷漠,这会给帮助你们的孩子们带来多大的伤害呀?这样的事情多了,大家有哪个还敢扶起跌倒的老人?

本来尊老、敬老、助老是传统美德,由于受到2006年“彭宇案”的影响,让社会患上了“彭宇后遗症”。“救人有风险,出手须谨慎”日益成为广大公众明哲保身的信条。当有老人摔倒需要他人搀扶时,即便那些想搀扶老人的人也噤若寒蝉,不敢伸出援手。

这个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到底应该怎么办?卫生部2011年9月6日曾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当然,一本技术指导,只能解决‘怎么扶’。而眼下,‘该不该扶’才是讨论的核心。较之跌倒的老人,失衡的道德更需要被扶起。恐惧症根源在于社会失信。

既然根源已经找到,那么就必须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办法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有法律要求,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而给被救助者造成民事损害时,其责任可以依据一定程序予以免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老人跌倒后,有意碰瓷的报道实在令人心寒,但那毕竟只是极少数,只要我们大力倡导扶起有功,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再从技术层面参考卫生部出台的指南,通过这些逐步恢复诚信观念。希望到了我们老的时候,跌倒了,就会有人过来帮忙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