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

“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俯下身去才能读懂‘群众’这本书。”这是前不久从农村实践归来的福建省委城工部部长陈涛向新华网记者谈起自己“下基层”体会时说的一句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陈涛“下基层”感受最深的也正是这一点。的确,作为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想要看懂中国,首先要读懂“群众”这本书。

何谓“群众”?辞海有解:一曰“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二曰“未加入党团组织的人”,以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党存在的全部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团结、依靠、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给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这就要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时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吃百家饭、睡百家坑、干百家活,到基层这所“大课堂”中去,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亲身感受、倾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广泛调研社情、民情,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读懂“群众”这本书,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体察群众愿望,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自觉自愿地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群众”是一本大书,更是一本厚书。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读懂了这本书,就读懂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课题,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