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催人奋进。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熟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薪火相传、辉映古今,构成了中国文化品格鲜明的底色。

正确认识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新起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大放光彩。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三个方面。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回顾90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年代的救亡图存、建设时期的改天换地、还是改革开放岁月的发展繁荣,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高度的文化自觉,离不开对脚下土地的熟悉,离不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科学把握。这样的自觉,融合人民期待、顺应世界潮流、遵循客观规律,或如洪钟大吕响彻长空,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社会共识和民族自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坚守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高度的文化自信,基于不忘本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积极充分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高度的文化自信,也要吸收外来。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

高度的文化自信,还要着眼将来。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当代中国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奋、再现辉煌的良好势头。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文化写照。这样的文化品格在当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富有时代性的内容。“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自强之魂是什么?就是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就是把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自强之路是什么?就是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格局,就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自强之本是什么?就是把握文化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因为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创造,是文化兴盛的可靠保证。自强之源是什么?就是激活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就是要抓改革搞创新。因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制胜之道。

自强之翼是什么?就是插上文化腾飞的强劲翅膀。在当今时代,科技和市场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市场如同鸟之双翼,借助它们的力量,文化就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市场经济中迸发出惊人创造活力的中国人民,同样有能力在今天文化建设上浇灌出馨香四溢的鲜艳花朵。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