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国启 陈思杰)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立足自身特色,深挖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九朵文化奇葩”,奏响建设和谐幸福平桥最强音,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服务之花。该区以乡镇公共图书馆建设为龙头,带动了文化大院、村级文化室、农民书屋建设,形成了区、乡、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让城乡人民享受充足的文化服务。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打造旅游之花。该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战略,先后建起了平山塔、河洲榭、中华石榴城、震雷山风景区、湿地公园、城阳城博物馆、月湖山村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不断提升该区的旅游文化品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民艺之花。该区依托民间各种深厚的历史、民俗等文化,精心打造地域性名片。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处,命名“民间艺人”和“民间工艺大师”38人,让民间传统文化滋润民心。
创办现代思想论坛,打造创新之花。该区依托公民思想道德论坛,先后邀请了国内外学界、政界等140多位专家来平桥讲学授课,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思想创新,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推行免费职业教育,打造技能之花。该区建成平桥区职教公共实训基地,由区财政出资,实行全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15000多人。
建成乡镇公共图书馆,打造书香之花。截至今年4月,该区18座乡镇公共图书馆全部建成,并陆续对广大群众免费开放,为全民读书搭建了平台。
开展读书比赛活动,打造学习之花。该区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先后开展了读书报告会、经典名篇朗诵会等系列学习活动,有10多万名学生和市民参加,促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明之花。该区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水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13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单位56个,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提高群众素养的新平台。
举办群众文艺活动,打造群艺之花。该区连续举办元宵节灯展、广场文艺演出、节日汇演、红歌大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场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