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通 讯 员 吴正宇 盛 鹏

“这几天都忙坏了,10多台收割机轮番作业都干不完活,农民说你不把我这片的水稻收割完就别想走!”10月14日中午12点,我们路过光山县罗陈乡时看到,该乡村民刘正礼还在农田里为乡邻忙活收割水稻,顾不上吃午饭。

刘正礼是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农民,2008年,他和6位村民一起成立了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各类农业机械50多台(套)。刘正礼介绍说,为解决发展的需要,合作社通过租赁、转包等土地流转形式,流转承包土地3800多亩,合作社还为200多户农民代耕、代种、代收土地6000亩。该社已成为集农业机械化田间作业服务、农机新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投资近200万元建起了育秧工厂,今年秋季还要再投资扩大5亩育秧工厂,使育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积极申报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周边群众更加科学种田。

正说着,刘正礼电话响了,是合作社的社员打来的,要求帮助解决农机的零配件。安排完社员的事,刘正礼笑着说,每天都要接50多个这样的电话,社员的事、群众的事都要办好哩。

收割水稻是70元一亩,每台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40多亩,到现在已经收了3000多亩,这几天合作社社员都是连轴转,夜晚都休息不了,得乘着晴天抢收。刘正礼扳着指头数着,满怀信心地说:“等周边的水稻收割完了,我们还要去正阳县收割那边的粳稻。”

刘正礼说,是农业机械化加速了土地流转进程。我们从一台手扶拖拉机起家,到拥有旋耕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精播机等50多台农业机械,合作社逐步实现了运输、翻犁整地、水稻插秧、机械收割全程机械化的生产。他感慨道,这都是因为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