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曲昌荣

许力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七桥村人。2010年高考落榜后,因家里困难无力复读,外出务工又没有技术,一筹莫展的许力被村干部动员参加区里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他在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内的工程机械学校学习挖掘机技术。经过两周的理论学习和两个半月的实车操作后,许力在家门口开上了挖掘机,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

平桥区免费职业教育实施一年以来,已有8400人次的平桥籍中职学生、860名平桥籍返乡毕业生、退役复员军人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受益。

人人可领“代金券”

避免职校套取补助,投入产出达到1∶20

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给记者出示了一张精美的卡片——“职业教育代金券”,卡片和百元大钞大小相当,正面印着“平桥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代金券”,背面印着面值“500元”。

“我们把‘代金券’发放到乡镇和区直单位,凡是有培训需求的平桥籍群众都可以申请领取,在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的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可以使用,培训机构凭‘代金券’和结业证书到财政局统一报销。”王继军说。

“代金券”有效避免了职校套取国家补助。平桥区财政局局长徐明春介绍,职业技术学校套取补助的方式是用假学生的身份报名,其实根本不开课。而平桥为了最大限度杜绝造假,规定“代金券”必须与本人相关的身份证明资料一起使用,且不得转让。负责登记、发放、审核、验收的部门互相分离。财政部门对兑付后回收的培训券审核报账后,妥善保管一年。

“代金券”暗合了农民“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平桥工业园牌坊村村民罗晓龙说,“以前村里的大喇叭经常动员农民去参加技能培训,说是免费,没人信啊。现在好了,1000元的代金券发到手上了,不能转让,不用白不用。”罗晓龙说,他初中毕业后辍学,就是用“代金券”学习了挖掘机技术。

王继军算了一笔账:政府每年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免费职业教育,可培训5000名学员,通过培训后他们年薪最低在2万元以上,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1个亿,投入产出达到1∶20,还可以带动5000个家庭走上致富路。这是回报率多高的一笔账啊。

真得感谢政府,我去年参加培训时发了1000元钱的“代金券”,后来又领了1500元钱的国家补贴,学费是1800元。我今年几乎每月的工资都在3000元!

——信阳市平桥区居民 韩书文

职校抱团“滚雪球”

组建职校集团,职高普高生比例1∶1

平桥区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80%,富余劳动力近23万。2010年8月,《平桥区开展免费职业教育实施办法》出台,平桥籍职校在校生学费全免,并对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下转第二版)

只要想学,政府就出这份钱

(上接第一版)

“光说不练假把式”,职业教育最忌讳“嘴上功夫”,免费教育也要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工人。平桥区委、区政府意识到,职业教育规模小了不行,单一培训也不行,必须联合起来,“抱团”才是可行之路。

2009年,平桥区委、区政府在科学论证后,确定以信阳市六职高为依托,联合市三职高、电子学校及区内部门培训机构和部分企业等21家单位,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信阳强人职业教育实训管理有限公司。将3所农村普通高中改办成职业高中,为实现职高普高在校生比例达到1∶1奠定了基础。

“职教集团成立后,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职高学生有了实习操作的场所,企业节约了培训和时间。”平桥区区长柳自强介绍,扩大规模后的实训基地实现了“滚雪球”效应,越来越多职教集团慕名而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CCC国际统一承包公司、台湾著名职业教育集团能仁家商、韩国现代汽车维修中心教学站、专门面向机场服务的信阳航空学校等21家学校(院)、企业入驻实训基地,形成了大职业教育的良好格局。

信阳航空服务学校校长刘品生说:“在基地办学真是太方便了,我们只负责给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后勤这块都是职教集团负责,住宿和伙食这两样就为我们省了很多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职教是就业的出路。通过这种形式,把全区所有上不起学、上不到学的孩子,一个不落地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免费轮训一遍,让他们学一门技术、谋一个出路。

——平桥区区委书记 王继军

招商招工两不难

“量身”预定工人,建厂即可投产

平桥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还不到“3岁”,但已经培养了10000多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马明强去年毕业,学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灯光装饰工程,结业后在平桥区总工会的帮助下,和两个同班同学成立了一家装潢公司,主要做灯饰工程安装。今年全区元宵大型灯展他们公司做了37盏巨型花灯,仅此一项就赚了120多万元。这位20多岁的老板高兴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明年在信阳市内和罗山县各开一家分店,今年年底要做到2000万元的工程量。还准备到母校招兵买马,争取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更高兴的是企业。你建厂、我送工,你发展、我获益。工厂还没建成,政府已经为企业“量身”招聘一批工人在职教基地培训,生产线一建好就可投产。“前校后厂”的新路子乐坏了来这里投资办厂的老总们,他们再也不用为招工难、技工缺发愁了。

超越服饰集团是“前校后厂”模式的首个受益者。今年2月,超越服饰在平桥实训基地建设了6条电动生产流水线,首批招聘的680名工人已经开始进行培训。年底一期工厂建成后,工人马上就可以进厂生产。超越集团负责人张泉溪说,他受邀来平桥考察时,区委书记王继军带他参观的第一站就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他感到这是一个在内地很难见到的巨大人力资源市场。

而与超越集团有同样想法的企业正越来越多,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已经成为了平桥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目前,平桥纺织服装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在超越服饰等企业的带动下,园区又与瑞孚集团、金源(香港)贸易公司、东莞永联童装有限公司、浙江凤竹、杭州北杭等数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签订了建设协议,吸引投资77亿元,形成了龙头带动、齐头并进的局面。

“筑巢引凤,职教集团的建立实现了群众有活干、企业有工人、政府有收益。”王继军说,下一步,平桥区委区政府将全力建设平桥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将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全面实行免费职教;创新职教发展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对劳动力密集型地区来说,要破解“人往哪里去”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就业,就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以解决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难题,平桥的探索或许对其他地区有借鉴意义。

依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也破解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

——超越服饰集团负责人 张泉溪

(摘自《人民日报》)

阅读提示

一头是农村上学难、农民就业难,一头是职校生源荒、企业技工荒,到底如何布局“人口红利”这盘棋?有限的资金使在哪里最划算?难坏了一些政府“当家人”的算盘。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找到的突破口是:免费职业教育,把“代金券”直接发到群众手里。此举不仅避免职校套取国家补助,还大大提高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由此改变劳务输出“候鸟式、无技能、欠保障、收入低”,实现群众有活干、企业有工人、政府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