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夏商时代,就已使用中国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到了商代晚期,则出现了用铜制造的仿贝铜币,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在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商代晚期(公元前4世纪至前11世纪)墓中出土的铸造铜贝,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铸币。它比西方铸币的发明者小亚细亚的吕底人开始铸币年代(公元前7世纪),要早几个世纪。

中国广泛铸造和使用金属货币,是在春秋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时代。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持续飞跃发展,促使各诸侯国纷纷铸造金属钱币。当时有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各自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春秋战国时期通常流通的是铜质的蚁鼻钱、银质的铲状布币、金质的郢爰等金属钱币。楚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蚁鼻钱,此后才开始使用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郢爰。

1974年,在河南省扶沟古城村出土郢爰金币392块,总重量8183.3克。1979年,在安徽省寿县花园村出土郢爰金币18整版和一小块,重5187.25克。1971年,在湖北江陵郢城也曾出土一块郢爰,重17.5克。这些楚金币的含金量多少不一,一般都在94%~98%之间,少量的仅为85%左右。

楚金币的称谓甚多,主要根据金币上钤刻的文字命名,如“郢爰”、“陈爰”、“融爰”、“卢金”等,“郢爰”是楚金币中出现时代最早、当今出土最多的一种,因而人们多以它作为楚国黄金货币的代表。“爰”,有人认为是楚国的重量单位,“一爰”即楚制一斤,约250克。楚国之所以能在中国最早利用黄金作货币,是因为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楚国金币多选用高品位的天然金块熔铸而成。

信阳是古楚旧地,楚文化遗址丰厚多样。信阳本土上,不乏与金币“郢爰”有关的考古发现。1974年12月,固始县城郊村民在番国故城南部发现3枚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金币“郢爰”;1989年4月,当地农民又在北城墙护城河中发现一枚“郢爰”并交河南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收藏。1975年,位于罗山县城东南17公里处的莽张乡吴岗村吴岗古墓群出土的铜镜、铜壶、铜镞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7块楚国金币“郢爰”,成为当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它为开展淮河以南大别山区的历史考证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信阳地区文物部门曾经在楚王城附近的跑马岭征集到1块楚国金币,黄澄澄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奴隶主贵族钟鸣鼎食的奢侈豪华;高超的炼金术,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信阳地区劳动人民精湛的工艺水平。在淮滨期思的蒋国古城遗址范围内,地面器物残片较为丰富,信阳考古人员已采集到的有商周时代的陶鼎、陶鬲足等;发现有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剑、铜戈、铜鼎、铜壶和较多的楚币——蚁鼻钱,并发现一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金币“郢爰”,这些发现,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楚相孙叔敖的故里。

信阳不仅每有楚国金币郢爰的出土,而且还有金币印模的惊人发现。1984年,在文物普查时,息县临河乡文化站专干从城址东南1公里处的宣楼村高店自然村村民手中征集了一枚铜质战国郢爰印模,宽1.1厘米,重682克,扁形方凸,表面铸有阳文“郢爰”二字。顶面有夯打痕迹,表明该印模曾经使用过。据该村居民介绍,印模发现于该村东北约200米处白公故城遗址(2006年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后经文物专家考证,被确认为周代楚国铸造“郢爰”金币时所用的印模。这一发现为研究楚国货币史、“郢爰”在楚国的铸造权属范围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还为断代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价值。息县文物专业人员张泽松根据印模出土位置和有关文史资料论证结果,撰写了《浅谈“郢爰”出现的时代》的论文,发表在《中国钱币》1989年第2期,引起了上级文物部门的重视。“郢爰”作为楚国金币钤文的一种,信阳多有发现,但凿打印文的印模以前仅见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两件,而且出土地点不准确。这件具有确切出土地点的铜模的发现,对于楚金钣的制造及货币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大意义。1992年,该印模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当之无愧地成为信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杨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