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关心亮)10月8日下午,政协信阳市三届三十六次主席会议召开。市政协主席王道云,市政协党组书记宋效忠,市政协副主席赵主明、任宏业、曹茂明、周慧超、陈伟琳、熊静香、李正军和市政协秘书长张传友出席会议。

王道云主持会议。

会议协商决定了召开市政协三届三十六次常委会议的有关事项;协商讨论了我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会议指出,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水利大市。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兴建小型水库865座,塘、湖、堰、坝25万多处,年供水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37处,灌溉机电井1.2万多眼,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39处,有128.2万农村居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全市水利工程在防御旱涝灾害、保障发展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水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6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各县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摆在重要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导责任,坚持把水利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积极争取项目,强化骨干支撑,主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各方参与,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广开治水门路;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水利改革,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水利建设有效开展。

会议强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涉及每一个村庄,点多面广、规模大、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对强化水利战略性地位、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农村的命脉,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加强统筹谋划,盘活现有小型水利设施存量,做好分级规划和各级水利项目的统筹;加大资金投入,落实财政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建管护机制,推进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改革后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加强依法治水;健全服务体系,健全乡镇水利服务站,落实工作经费,完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水利政策和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加强协作,形成发展水利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