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周时为弦子的封国,称弦国。又因唐时属淮南道光州,又称光州。据文献有文字考,光山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苏轼,曾在大苏山饮酒作诗;司马光,也因在城中破缸救人,才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9月18日清晨,伴随着天空飘浮的细雨,天气遽然变冷。记者一行走出司马光宾馆,向左经司马光大道走约20分钟,来到了光山县闻名全国的羽绒市场。在羽绒市场一角的一幢大楼前,迎面四间门面房窗明几净,大门正面一张牌匾上写着“光山县紫水办事处和平居委会”字样。穿过整齐的、摆有电脑的办公桌,走上楼梯,就听见楼上有人说话,我还有客,你的事,明天给你办好,放心。刚上楼梯,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汪元森已经把手伸了过来。

为民:殚心竭虑助民富

汪元森得知我们的来意,他快人快语,直入主题。他告诉记者,和平居委会现辖一个曾围孜居委会,有31个村民组,城市、乡镇总人口三万余人,目前,是整个光山县城最大的居委会。

坦诚热情、与人为善是汪元森的禀性。他用真情播洒爱心,用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2006年,在党工委和群众的举荐下,他担当和平街党支部书记。和平街又名东关村,一直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支书换了一个又一个,工作组来了一茬又一茬,就是解不开一个“穷疙瘩”。作为一名街道干部,汪元森常说,个人致富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为了带领群众致富,他结合居委会实际,及时为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开设了羽绒裁剪和花卉种植培训班,并分16期,吸纳2800人参加学习,有时,他亲自授课,为群众讲授羽绒裁剪及花卉栽培知识,灌输劳动技能,推介输出就业。熊光成,从小就因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近几年来,虽然做过日常百货,修过自行车,补过汽车轮胎,但仍然没有摆脱贫困。因家庭困难,2008年6月,他为解决自己低保问题来到居委会找汪支书。当汪元森知道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带着熊光成来到姚围孜村。经过调查研究,他决定自己拿出16万元,在距新区仅有400米的106国道旁,为熊光成投资建一座残疾人汽车洗车场。当熊光成得知支书不仅为自己选地,还为自己垫资建设洗车场时,激动地逢人就跨汪支书是他的致富恩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熊光成的洗车场,在光山县已是远近闻名。如今,熊光成的残疾人洗车场已有残疾人职工22人,在洗车场不仅管吃管住,残疾人每月工资也超千元。目前,熊光成不仅还完全部的欠款,而且自己也买了辆别克牌小轿车。

就是这样,在汪元森上任的五年里,仅经过他帮扶致富的下岗职工及村民就有123人。村民在他的带领下致富了,但他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用心:引领群众奔小康

从曾围孜村熊光成的洗车场出门右转经106国道,汪元森把我们带到居委会惠民安置小区。在惠民小区,我们还没有下车,一位叫吕计合的村民已经骑着摩托车走到我们车前,只见他冲着汪元森说,支书,中午到我家吃饭吧。你看,我都请你好几次了,给个面子。看到热情的村民,汪元森一脸喜悦,一个劲地推辞说,我这有客人,改天我一定去你家做客,好不好。看着支书确有事,没法,吕计合只好说,那好,下次一定要去啊。当问及这个村民何故要请客时,汪元森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帮他解决了征地拆迁补偿问题。

惠民小区,位于居委会东北,居新区东城中部,是和平居委会从2009年开始,专门为安置失去土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建设的“惠民工程”。走进小区,经过一条宽20米的水泥路面,只见青瓦、徽派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等组成的建筑群,好一派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谈起惠民安置小区,跟随一起的办事处党政办主任兼和平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陈新宇告诉记者,紫水办事处姚围孜村位于光山县城东城乡结合部,下辖14个村名组1.2万人。从2002年始,因城市建设,征用该村农民集体土地,而一度成为全县闻名的“上访村”。为了解决该村长期上访和瘫痪状况,2009年2月,紫水办事处党工委又把汪元森派去姚围孜村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汪元森走马上任后,没有向办事处党工委做任何承诺,而是一头扎进基层,搞调查研究,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他认为,姚围孜村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解决群众的征地赔偿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他从自己办企业的积蓄中拿出100多万元资金,挨家逐户地盘清欠款数目,并逐户将拖欠长达七年的征地赔偿款送到下岗职工和农民手中。群众征地补偿欠款还清后,村广大下岗职工和村民们积极性非常高。看到此,汪元森顺势垫资百万元,抢先在羽绒城为和平村购买了四间门面房办公用房,并建起了临时社区服务平台。为了让下岗职工和群众能安居乐业,他在“先安置、后拆迁、再征地”的城市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建设模式,把安置区建成小型专业市场。即楼上住人、楼下经商。这样,既解决了安置,又解决了群众未来生活出路问题。如今,已经建成的27万平方米的惠民和四号两个小区,已安置下岗职工和村民700余户,解决安置岗位900多个。今年8月,曾围孜村村民曾昭民,因家中电线短路而遭火灾,家中家具、电器几乎被毁。汪元森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带来村干部及村民赴现场救火,而且当即决定由村委会拿出2.2万元救助现金,为其解决燃眉之急。9月18日,当记者来到曾昭民家时,被毁的三间砖混结构的房子基本修缮一新。老曾请来的装修工,正在为雪白的客厅装饰吊顶。看到记者采访,老曾激动地指着汪元森说,我们家能有今天,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啊!

如今的和平居委会和曾围孜村,不仅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而且,这两个昔日落后村已先后被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评为先进社区居委会,党总支部也被市、县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汪元森也先后被评为市首届“五四青年奖状”、首届信阳市最具魅力“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光山县十大青年创业标兵”。原来上访出名的姚围孜村,也被确定为全市“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示范点,在2009年,也被评为全县“2009年度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