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25日电(记者 李丽静)统一的天蓝色门头,统一的敞亮玻璃门,一字排开的接待台,上面悬挂着部门名称,台子上摆着当天接待的工作人员的名字和联系手机,后面坐着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

9月20日上午,59岁的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麻庄村农民解四虎,包里装着《河南省60周岁以上农村退役士兵登记审核表》,来到镇街新设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理农村退伍军人信息采集手续。

他告诉记者:“以前办这些手续,需要到镇政府的民政所。有时找不到人,一次不行还得跑第二次。现在,街上设了服务中心,天天都有人上班,啥时候来都行,地方好找,事儿也好办。”

当天接待解四虎的是豫灵镇民政所副所长李建雄。他告诉记者:“我们从6月份统一搬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这里一共设有三个分中心。民政所在‘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的民政优抚窗口。”

李建雄说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今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社会管理创新上的一个新生事物。

据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介绍说,该市自去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以来,以和谐稳定为突破口,以服务民生为落脚点,推动各种力量向基层下沉。在实践中,他们探索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这种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基层管理模式。

三门峡市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在乡镇,目前已经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40多个。这些中心由三个分中心组成,其中“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有地矿环保、工商税务、文化教育、农林牧水、村镇建设、民政优抚、就业社保等窗口;“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有信访办、司法所、检察站(室)、法庭等窗口;“社会治安防控中心”有综治办、派出所等窗口。这种集中办公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

2011年9月19日,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和7个省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区)的同志到这里参观学习交流。

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认为,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建好了、基础夯实了,社会管理才有牢固支点,和谐稳定才有根本保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和不同部门、单位,都开始在社会管理创新上着力,希望破解当地或本部门、本单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河南是农业大省,9967万人口中,农村人口6209万人。一些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贪污腐败和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挫伤了广大农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朴素感情。今年,河南省纪委创新性地在农村基层开展涉财信访举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从小事入手,维护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

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介绍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首先对2008年1月1日以来受理但尚未处理的,或已调查处理但群众仍不满意的农村涉财信访举报进行梳理,澄清底数,建立台账。随后,县(市、区)纪委对这些案件逐个提出查办方案,成立由纪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调查组直接查办。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重大疑难案件,成立市、县两级调查组进行重点查办。省纪委选择重大案件线索向下交办,跟踪督办。

截至8月底,全省共摸排线索1138起,查结1133起,查实1011起,查结率99.6%,查实率89%。纠正解决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2939个,化解疑难信访问题869件,收缴国库和集体违法违纪资金1816.7万元,退赔群众1553万元。94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10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河南警力紧张,如何在有限警力下尽可能地保障民生安全,一些基层公安局和派出所开始在警务模式上进行创新。

杞县公安局湖岗派出所“80后”民警李征在自己的片区——叶庄、五岔口、孟庄3个行政村,用“说暖话叙家常,下实劲帮好忙,办小事勤跑腿,同携手保安康”的“李征工作法”,使责任区群众对他的熟悉率达到100%,他对群众的熟悉率达到96%,与群众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大格局,收获了一方平安。

现在,开封市公安局全面推广“李征工作法”,开展“警民一家亲”活动。而先期推广“李征工作法”的杞县公安局,在当地建立起“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和谐警民关系,并于今年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