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孔天然 郑 强)入秋以来,为确保广大农户不误农时、增产增收,浉河区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当地农情,多措并举,务求实效,做到融资需求早调查、支农资金早投放、服务措施早落实,为农民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有力支持了“三秋”生产。截至目前,该社累计发放“三秋”农业贷款达1.6亿元,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找准支农重点,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浉河区农信社把全力支持“三秋”生产作为加大贷款实体投放、增收挖潜、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全体动员、层层发动等措施,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做好“三秋”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加大资金组织和贷款投放工作热情。二是调查摸底到位。信贷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户资金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特别是把扶持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具、购入农资肥料、收购粮食、板栗、花生等需求资金作为支持重点,建立了支农资金信息档案,同时大力宣传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信贷产品、办贷流程、优惠政策等,为“三秋”信贷资金投放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真诚服务到位。浉河区农信社着力在提升金融服务方面下工夫,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实行贷前、贷中、贷后全程服务,特别对农民急需的板栗采购等季节性农业贷款,采取“一次申报、集中授信、分批发放、台账管理、到期收回”的授信模式;贷款操作则推行信贷政策公开、信贷制度公开、信贷程序公开、限时办结贷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三秋”支农贷款及时足额到位、不误农时。如在板栗销售旺季,浉河区农信社东双河信用社推出的板栗专项贷款业务,在原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增加了贷款授信,减少了中间审批环节,在利率上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优惠,为村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板栗销售及收购黄金时节资金短缺问题。截至9月12日,东双河信用社已累计发放板栗专项贷款560万元,帮助农民销售板栗800多万斤,实现板栗销售额2000多万元,受到了广大板栗贩销商户们的热烈欢迎。

提升支农效果,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农户小额贷款相结合。针对“三秋”生产时期农户贷款“短、小、急、频”的特点,浉河区农信社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优势,采取集中授信、面谈面签、及时发放等多种形式,并对信用村、信用户做到有需必放、有求必贷。东双河村村民王某,因收购板栗急需资金,信用社及时放贷5万元,解决了该村民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二是与农户集体联保贷款相结合。将农户集体联保作为解决“三秋”生产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积极宣传农户集体联保利率优惠政策,组织农民自觉地参与到集体联保贷款工作中来。仅8月份以来,全区新增集体联保贷款86户,新增授信额430万元。三是与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功能齐全、操作简便、“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的作用,截至目前,ATM自助设备较年初新增3台,总量达到19台,较好地满足了农户的支付结算需求。1月至8月份,自助终端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9.7万笔,其中小额存、取款15.94万笔,金额7.38亿元;转账业务(含跨县区)3.59万笔,金额5.12亿元。

提高整体效益,做到“三个助推”。一是浉河区农信社积极与村委会、农机部门联系,重点抓好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工作,助推“三秋”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大对水稻联合收获、秸秆粉碎等新型农机具支持力度,对购买农机的农民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截至目前,共发放农机具贷款3000万元,有力支持了辖区经济发展。二是助推粮油收购及加工企业、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发展“秋播订单”,建立产销链接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秋收的时机,加强政策宣传,促使原有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及时偿还贷款;同时积极做好存款宣传工作,将农民工返乡时节带回的资金和秋收后粮食作物出售所得资金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农村信用社,助推农信社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