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秀敏 马 童
在息县城关镇南街,有一处曲径通幽的整洁庭院。院落不大,但亭台楼榭,绿意盎然,健身器材一字排开,100多位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这里,就是息县下岗职工岳德珍创办的康乐敬老院。
在息县,提起岳德珍,很多人都知道她“一千元托起大民生”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岳德珍,走进她与百位老人同喜同忧的世界。
“敬老院是我的眼泪呀”
“敬老院是我的眼泪呀!”被问及“一千元创业”的事儿,岳德珍,这位61岁的老人,眼圈一下子红了。
2001年5月21日,是岳德珍人生的“滑铁卢”。那时,岳德珍已经下岗一年多,靠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和做点小生意艰难度日。有一天,她的丈夫从一处工地的高空摔了下来,可是,她却索赔无门。从此,她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爱人,一边打起了官司。官司一打就是三年,这是一段没有收入的岁月,等3万多元的赔付款到手,付了律师费、医药费,全家就只剩下1000元钱了。
1000元,能干什么?
一位在市里工作的远房亲戚为岳德珍出主意:当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息县还没有一家敬老院,办敬老院很有发展前景。但又苦又累还有风险,你敢不敢干?!
到外地敬老院走一遭,让“见到可怜人就好哭”的岳德珍下定了决心。怀揣着1000元钱,岳德珍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岳德珍要干的第一件事是在自家的空地上再盖三间房。
砖、沙、水泥,凭着几十年为人的信誉,全部赊欠了来。可到施工队一联系,光工钱就要5000多元。
岳德珍决定自己干。
两只手磨得流血,血变成了老茧,400车沙子,她硬是一个人一锹一锹地铲到位。她通过熟人,低价请来两个泥工,帮忙划线、打梁,而她自己,则没日没夜,一块砖一块砖垒墙。
仅仅一个星期,三间平房盖好了。工钱只花了300元!
等安置妥当,岳德珍就到电视台打广告。“息县有敬老院了!”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三天就有人登门了。可看的人多,一见没人住就都走了。
天无绝人之路。半个月后,岳德珍原厂里一对残疾夫妇李世环、黄秀兰找来了。彼此知根知底,他们信任岳德珍。这份信任给岳德珍带来了曙光,她全心全意地把两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2007年,李世环安然离世,黄秀兰至今还生活在敬老院,七年来,这里已成了她须臾也离不开的、温暖的家。
“老人高兴我就高兴”
一传十,十传百,入住的老人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岳德珍的事业越来越红火。2009年,在政府50万元贴息贷款的帮助下,岳德珍在原址上新建了拥有200个床位的花园式敬老院。慕名而来的老人越来越多,如今已入住了120多人。
“老人高兴我就高兴!这一百多位老人全在我脑子里。每个人喜欢吃啥、啥脾气、啥毛病,我全部了如指掌。”提起老人,岳德珍展现出笑容。
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48岁。有些老人刚入院时性格孤僻怪异,不愿与人交往,后来都成了开朗的“老小孩”。更多的则是腿脚不灵便,体弱多病,(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