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保仓

孔子周游列国,志在寻觅一个合适的“买主”,可是一直怀才不遇。他们师徒得活着,不做生意,不抢劫,也没铸钱,哪他们靠啥“周游”呢?靠赠送,也就是施舍。孔先生弟子众多,管事的多,在当时的国际政坛上极具影响力,除了在陈、蔡由于误会导致的饿肚子外,各国的国君甚是礼遇。方案没采纳,设计费是优厚的,否则也不可能周游那么多年。

话说孔子师徒在卫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让他在感动之余,总想为卫国的国君做些什么?这时,恰好其宠妃南子提出要见当时已是闻人的孔子,他老人家怎好拒绝呢?

中国人讲不看僧面看佛面,于是约定了时间地点,于是赴约,于是产生了新闻。两个有影响的人,一个是国际名人,一个是卫国颇有影响的美丽妃子,就像时下流行着的某个名人与某个名人相会、某个明星与某个明星喝茶,而且是一男一女,能没声响吗?关于这件事,《论语》上的记载是:“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可惜,那时候尚没电视,要不收视率该提高不少,社会上的版本更多,否则不会有子路的质问,孔老夫子指天画地的赌咒。据说,两人相见隔着个“布帘子”,啥做的,笔者不清楚,搁现在,能卖出个天价。都说古人聪明,至少在这点上没显示出来。

两千多年过去,孔子已由当时的闻人上升为圣人,他老人家的雕像还一度摆在了天安门东边的广场上,有人追问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回答是啥也不为,只是那块地方缺少个装饰品。窃思这一问,就和当年子路的疑问一样,理由夫子说不出口:我们师徒一大帮子在人家卫国白吃白住,虽说南子的声誉不是太好,彼此见个面,也算是礼尚往来吧。

由此可见,做名人不易。你看,孔子只是与南子见了个面,就被写入了历史,并且被说成了是一桩公案。哪有我们现代人的自由呢?

前不久,网上流传一个区法院院长和他的女同事到宾馆午休的视频,时间精确到分钟,院长斑白的头发清晰可见,女同事结账的动作娴熟自然。不知哪个有心人对他们如此“关注”,自己不好好午休,却去跟踪别人,想是惦记院长的位置吧,要不你是为了啥呢。无独有偶,另一个法院院长和一个女当事人也是开宾馆,被人举报后,院长回应说,是有此事,但只是谈事情,没有过夜,更没有过问女当事人的案件,那是相当的清白。这点,不知他人信不信,俺是打心眼里想信的。古书上说,良禽择木而栖,何况是良人呢。这几天网上又说,这个院长辞职了,那一定是非常的无辜。

还道听途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不知真假。一个处级干部给老婆说去郑州出差,他刚从信阳出发,即有人给他老婆发短信说,你老公有某美女陪同。老婆也是处级干部,有专车,立马随后跟进,到郑州后,她给老公打电话说,准备住哪呀?回答说住某处。当他正在宾馆办理住宿登记的时候,吃惊地看到老婆光临了,幸好是虚惊一场。“人傻,钱多,快来”,这是小卡兴盛时节广为流传的一封电报,它的中心词是“钱多”,言外之意非好色也。

时不时想起那句诗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我们一般人哪有这样“东临碣石”的机会,终日为生计所迫,想开宾馆却囊中羞涩,想到外地却没有车票钱,更别提专车了。古今一个理呀,“游”也得有“方”。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老师谆谆教诲我们的话语。他老人家对事理太明白不过了,知道人不仅得活着,且必须面对诸多的无奈,于是有了这样的“非字诀”。孔师的那双慧眼,不光闪亮在两千年前,还穿越了时空,时不时在我等的身边闪来闪去。让我们向古人学习,相见着且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