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霞(右一)和同事在居民家中走访,并顺便做些家务。 本报记者 赵 锐 摄

□本报记者 赵 锐

10个居民小组, 289户居民,哪栋楼里住着谁,哪家是什么情况,高霞都了然于心。“高主任,这是又去哪家啊?”路上,大爷大娘们亲切地和她打招呼。浉河区车站办事处新马路社区是商贸及人口密集的老社区,高霞已经在这里当了13年的居委会主任了。对这个居委会主任,居民们都亲热地称她是“一家之长”、“好管家”。

在社区居民眼里,高霞是个能人,因为这个“能”,是她心里装着大家。高霞说:“作为社区的‘好管家’,就是要为居民排忧解难。做任何一项工作,不仅要用手去做,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

新马路社区居委会辖区里有一个菜市场,长期以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为改善这一带的环境卫生,她带领居委会的同事放弃节假日休息,清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和每一个卫生死角。高霞说:“在社区工作要有一个婆婆嘴、菩萨心。因为在社区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很琐碎很复杂的事,面对的居民都是来自各方面的人员,每当我们下去动员居民整治环境时,都会碰到一些群众不理解,甚至还骂人的现象,但是我想他们也有他们的实际困难,他们居住条件差、人口多,也没有时间打扫。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反复耐心地给他们做宣传。”那段时间,高霞每天早晨四五点出发,到夜晚11点回家,手上被磨出了血泡,身上的止疼膏贴了揭,揭了又贴。家人对此有许多的埋怨,高霞说,她的心里也充满着内疚,可那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家”。在高霞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辖区的垃圾没有了,墙上的小广告没有了,路边的杂草没有了,乱摆的摊点没有了,路面干净整洁了。

“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当这样淡然却有力量的话语被高霞说出来时,记者的内心感到了一丝触动。

家住新马路的肢体残疾人李耕耘和蔡荣霞夫妇说起高霞,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耕耘今年53岁,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走路不便,蔡荣霞又无固定职业,夫妻俩靠给别人修理一些小家电和一些低保金来维持生活。可就在今年7月,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活动不便的李耕耘在自家楼梯台阶上摔倒,股骨破裂,需住院治疗,医药费需一万多元,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高霞得知这件事后,忙到他家中去安慰,并冒着炎炎酷暑,奔走在医院和民政所之间。经过高霞的努力,没多久李家就领回了3000多元的医疗救助金。领到救助金的那天,蔡荣霞怀抱着一个西瓜,眼含泪水来到居委会,哽咽着对高霞说:“高主任,您真是我们家的恩人呀,我不知该怎么感谢您才好。”其实,她哪里知道,高霞因公办事而骨折的脚,不仅比以前肿得更大了,还伴有针刺般的疼痛。

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主任脚部骨折后,在家中休息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在新马路社区,“有事您就说”这句承诺,已经妇孺皆知。平时,高霞经常领着居委会的同事们到居民家坐一坐、聊一聊,顺便做些家务活,也了解辖区的一些情况。在一次走访中,她们发现了残疾居民张波家中的困难情况。张波家中原有四口人,父亲患肺癌不幸去世,母亲下岗,弟弟参军,他本人患有精神病。由于父亲去世,他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导致病情加重。母亲面对丧夫之痛,又要照顾患精神病的儿子,整日以泪洗面,苦不堪言。当高霞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多次对其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另一方面收集并整理他的家庭情况材料,经过多次奔走,为张波办理了残疾证,又为他申请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当她把最低生活保障金交到张波母亲手中时,老人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用含糊不清的话说:“谢谢居委会!”

居委会工作人员所做的事情,可以用琐碎、乏味、单调等词语来形容。但高霞说:“人,很多地方离不开金钱。可人也是讲感情的,和居民们在一起,我心里很踏实很开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一直在社区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