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政

眼下,在中国汽车圈,合资自主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名词。继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日产启辰后,包括神龙、东风本田在内的多家合资车企,也将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近日,又听说宝马在中国也要搞合资自主。一时间,合资汽车推出自主品牌成为了时下的流行元素。

合资自主,对于外行人来说,或许有一些兴奋,甚至还颇有自豪感。自主嘛,自己的品牌?如果真是这样理解的话,那你就错了。合资自主,是外资品牌的一个噱头,不过是换个标志变相抢占中国市场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说?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的一席话或许能让我们从中找到答案。“如果说你原来的老产品,都知道是做了20年的产品,如果略微调了几个参数,然后挂一个新的‘羊头’,卖原来的‘狗肉’,这个玩意儿要算自主创新,我觉得中国汽车业发展到今天就变得耻辱了。国家政策要支持这样的东西,那会变成什么样?”在日前出席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时,他毫不讳言地首次在公开场合“炮轰”合资企业在打造自主品牌中的形式主义做法。

其实,就算徐留平不“炮轰”合资企业搞自主,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掘到罅隙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很流行一句话: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初衷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努力夺回市场。于是,中国的市场大门为外资企业敞开,甚至还为它们的进入提供了相当优惠的便利。

然而,30多年过去了,市场换技术战略为中国真的换来技术了吗?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中国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反而把强大的市场给贡献出去了,成为外资企业扩张的目标。换句话说,他们从中国挣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我们得到了什么呢?除了得到落后的生产线和他们淘汰的技术外,基本一无所获,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原以为利用我们强大的市场就能换取外资品牌的核心技术,谁曾想他们早已将核心技术的壁垒构建得铜墙铁壁般严实。

近几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自主品牌如中华、吉利等发展迅速,给合资品牌带来了压力。于是乎,合资车企就喊出“合资自主”的口号。所谓合资自主,不过是拿过时的技术和产品挂个新商标,核心技术仍以合资为主。其实你就叫合资大家也可接受,为何要搞个不伦不类的合资自主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响亮的口号犹在耳边。只有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才能振兴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才能名副其实地堪称汽车大国、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