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保仓 常 征

“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板栗,被誉为“铁杆庄稼”,与信阳毛尖茶叶比肩,同为信阳农民致富的“左膀右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信阳县就有百余个“板栗村”,8000栗农户均收入千元以上,出现了不少“板栗彩电村”、“板栗小康户”。板栗,一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栗子”。1998年,行政区划变更后,浉河区把板栗作为农民增收之主打,坚持调大产业、调优品质、调高效率的开发思路,初步形成信阳西南部山区33万亩的高产板栗基地。

金秋时节,栗香弥漫,记者深入到栗乡——浉河区,走访栗农、栗商、栗市。

人工费用高,价贱伤农心

现在,物价上涨快,农产品价格却在下降!面对记者,柳林乡塘埂村榜上组的栗农杜玉海说:“我家种了20亩板栗,产了4000多斤栗子,靠亲朋帮忙还用了8天,除掉成本才赚3000元;如果请人打板栗的话,得4个人,每人每天100元的费用,还要包两顿饭,8天3200元,剥板栗每斤0.3元,4000斤至少1200元,这样的话辛苦了一年还赔钱。明年的栗价要还像今年这么低,就不指望有啥收益啦。”

柳林乡甘冲村有近万亩的栗园。据村支部书记胡连志介绍,今年产量确有提高。但是,气候、保鲜、价格、人工等因素导致栗农实际收入非但没增加,反而减少。胡连志说:“很多栗农干脆就放弃了收获。”

收购价格低,栗商有赚头

栗商甘和义,对今年的栗市保持乐观态度。“因为天气干旱,板栗虽然丰产,但个头普遍偏小,品质还不错,收购价相对较低。板栗才下地时每斤1.5元,品质最好的涨到每斤1.7元到1.8元。而后来生虫、霉变的较多,每斤价格甚至不足1元。我们收购的板栗当天收当天进冷库,平均每斤板栗成本费用0.4元。”甘和义充满信心地说:“由于今年板栗收购价格不高,板栗销售行情平稳,今年应该有个好收益。”

就如何改变“增产不增收,价贱伤栗农”的现象,浉河区东双河镇、柳林乡的党政负责同志认为,改良品种,连片发展,建设市场,拓宽销路,贮藏加工,拉长链条,迫在眉睫。

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栗农叹息:“要是就近多几家板栗加工厂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