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收获总是耕耘者的守望。信阳高中对待教育事业,就像农夫守望田园一样:勇于担当,辛勤耕耘,执着追求。

刚刚结束的高考录取工作,该校又传捷报:一本进线807人,16名学生被香港地区大学、清华、北大录取,2名学生夺得全市文、理科状元,11人跻身全市文、理科前10名,所有指标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均居领先地位。

这是丰收的捷报,更有精彩的收获:今年该校喜获“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清华、北大等全国12所顶尖高校首次在该校联谊招生,该校被邀参加清华百年校庆,英国圣·米歇尔学校与该校结成友好学校……对此,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毕乐武说:“这些成绩和荣誉,是信高在实施豫南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5年规划中,走出的坚实第一步。”

担 当

俗话说:“肥田难种。”

信阳高中恰似全市教育的一块“肥田”。

该校原为甘肃国立十中,成立于1938年,七十载风雨历程,该校六迁校址、四易校名。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校已输送近两万名大学生,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首批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中等多项桂冠。

怎样持续?怎样提升?怎样担当起把学校推上更高层次、让人民更满意的重任?这是每一学年摆在该校面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为此,该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个根本性转变为前提,将“三精一思”主体性高效课堂模式改革作为重点,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作为保证,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同时,该校围绕实施“养成习惯,形成个性,培育特长”的育人方略,不断推出养成教育新举措。2008年以“不乱扔杂物”为主题,培养学生行为习惯;2009年以“向老师问好”为主题,培养学生文明习惯;2010年以“三不三要三禁止”为主题,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今年又提出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改革改出新气象。3年来,该校推行了20多项课程改革措施,改革经验多次在省级以上学术论坛交流推广,有60多名学生在全省和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

耕 耘

俗话说:“粮囤冒尖棉成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信阳高中的收获同样来自这样的耕耘。

该校拥有73个教学班,每年在校生达5000多人。该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教师幸福生活铺路”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思想开放、课堂民主、学术自由、环境和谐”的校园氛围,默默奉献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在该校学生的眼中,有这样一组令人难忘的镜头:副校长李俐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比学生教室的灯光亮得早,比学生宿舍的灯光熄得晚;年级长的手机每天24小时都在开机状态,随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每年的新生军训,班主任和学生同吃同住……

在信阳高中,有多少教师像这样辛勤耕耘!70多位班主任常年坚持中午守班,一日三餐吃在学校食堂,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各个年级的教师形成了精心备课、集体教研、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在该校,老师们应酬少了、学习更多了,铜臭少了、书香更多了,俗气少了、书生气更多了,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今年考入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学生、农民工子女郭玉洁深情地说:“是信高老师用人格的光辉为我们照亮了人生的道路。”

追 求

俗话说:“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信阳高中近年来的新跨越,同样是这样科学发展的追求。围绕“豫南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5年奋斗目标,该校提出了“追求卓越、办出特色”的办学宗旨,正是如此。

追求卓越,需要超越自我。在成绩面前,该校自豪不自满。针对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落实还不够,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现实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教学督导,注重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同时开展了“进行一次专业培训,组织一次外出学习,购买一本书籍,开展一次研讨课,研讨一个课题,开设一次论坛”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办学活动。

只有特色,才会卓越。在“信高大讲堂”,领导、专家、教师轮流登台,有国外校长与学生互动的激情,有大学领导与学生交流的相融,有年级主任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有教研组长关于学科教学的思考。大讲堂成为教学教研、教师成长的特色阵地,学校成为知识和学术的殿堂。也正是在特色办学的探索中,信阳高中不断追求着超越,在打造全国知名学校的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