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强
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是人民群众的“脊梁骨”。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重点从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的“小、实、难”问题上着手,搞服务、办实事、解民忧,忠实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
以小见大,从群众关心的小事着手,为民服务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阶段具体表现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群众更加幸福、更加满意,就要从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着手。生活中的“小事”对群众生活影响最大,群众最关注。如今,部门职能部门却不屑于做这类的“小事”,而是专注于搞大投资、大工程、大项目,直奔GDP增长,对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则是“懒得管”或“管的少”。作为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满意度,就要真正的深入基层、听取民情、践行民意,想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从搞好环境卫生、维修路灯、疏通下水道、改进机关办事作风等等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当前,很多地方开通了“市长热线”、“县长热线”等服务方式,为群众直接解决问题,是有益的探索,但是个别性解决的居多,普遍性解决偏少。领导干部要亲自掌握民情民意、直接倾听群众呼声、亲自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定,举一反三,努力实现通过解决一个个案消除类似问题的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把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当作民生大事来抓,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忠心支持和拥护,才能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社会关系,才能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为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GDP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避虚就实,从群众反映的实事着手,为民办事
当前,部分职能部门对“有利可图”的事情你争我夺、毫不相让,对于关系民生的“花钱项目”却喜欢“打太极”,“踢皮球”,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十分淡漠。同时,部分部门通过数字表现政绩,通过数字服务群众,严重降低了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领导干部代表人民、代表党,是群众的希望所在,领导干部服务群众要从“实”处着手,听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办实事要听群众的,群众眼里的实事就是领导干部要做的事,领导干部要注意收集民意,有针对性的解决群众关系的问题。近年来,全国部分省份和城市广泛推行“实事承诺制”,年初承诺为群众办十件、百件实事,年底考核评价,以制度性约束强化了为民办实事的责任和动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事要办“实”,为群众办实事绝不能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领导干部必须摒弃不合理的“政绩观”、“仕途观”,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公仆观”。同时,办实事要形成刚性制度,通过形成一项制度将为民办实事制度化、系统化,把办实事作为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
攻坚克难,从群众着急的难事着手,为民解忧
对群众影响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难事”,群众在“难事”面前非常无助、无奈,群众最迫切、最着急解决的也是“难”事。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着急的难事集中于“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三大问题。从全国范围内看,三大难题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领导干部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服务群众,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群众关心的难事。领导干部要有勇于改革、敢于试水的勇气和魄力,敢打硬仗、攻难关。全国范围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不代表不能实现个别突破,普遍性问题完全可以实现个别性解决,领导干部只有坚持锐意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为民解难上取得突破,为群众解除后顾之忧。领导干部要有“铁”一般的执行力,在解决难事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在积极探索中寻求创新,在创新方法思路上寻求出路,以方法创新解决现实难题。
(摘自人民网理论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