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情寄语,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对于我们基层人事干部来讲,立足“三更”要求,做到更加勤于学习、更加富于包容、更加精于谋划、更加勇于落实,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

第一,更加勤于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对于基层人事干部而言,学习要把握好3个层次,或者是说3重境界。第一层次是学知识,它所对应的是人的智商。关键是要选准两个入口:即精读所用之书,博览所需之书,一方面立足“修己”,加强修养、锻造品质、陶冶情操;另一方面着眼“炼技”,积累经济、法律、科技、历史等知识,提升组织人事岗位技能。第二层次是学方法,它所对应的是人的情商。在实践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身段放低”,以‘疏’的效果代替‘堵’的措施,长知识、长智慧、长本领,保证党的干部管理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第三层次是学眼界,它所对应的是人的势商。就是要增强组织人事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体现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前瞻性:善于谋势,具备较强的全局掌控能力;善于谋略,具备较强的微观控制能力;善于谋虑,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应变应急能力。

第二,更加富于包容。古人云:“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对于基层人事干部而言,肩负推荐、管理基层干部的职责,更应像古语讲的那样,君子有成人之美,树人之德。一是正心“容己”。《周礼》中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对于组织人事干部来讲,人格是脊梁,这种德行首先体现在自我要求和对待群众上,要自律以树尊严、自信树精神、自爱洁品性、自励磨意志、自警示理智,只有把群众看得比天高、比地大、比海深,群众才会向你说真话、实话,成为知心、知情人,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为、有位、有度、有节。二是宽心“容人”。由一句古话“爱人者人恒爱之”引申开,笔者认为“容人者人恒容之”。“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需要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能容难容之事,能听难听之言,能吃难吃之亏,那种“不同即敌对”、“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狭隘虚弱表现,无助于宽广心态形成。在选人用人上更应该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对误解不记恨,对埋怨不记仇,不因个人的恩怨而耽误干部前程和事业发展。三是公心“容才”。朱德元帅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有缺点的人才不宜否定,应该多给机会,看主流、看本质,多引导、多教育,容忍不足,鼓励成长,不仅要了解能力,也要了解性格、兴趣和情感,真正把一颗颗有血有肉的“螺丝钉”放在最能发挥潜能的所在。

第三,更加精于谋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对于基层人事干部而言,不仅要敢于与其他干部比学习、竞业务,比作风、竞状态,比公道、竞效率,还要懂得谋略。一是政策“引导”。组织人事工作特殊性,工作质量、效率、成绩如何,更容易引起社会和干部群众的关注。要围绕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主题,加强党的干部人事政策宣传教育,改进组织工作实效,让一项项重大的干部政策、组织“原则”表现出对同志和人民的“大爱”,并由此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二是服务“指导”。正如李源潮部长指出的那样,选人用人公信度、组织人事工作满意度是个易碎品,上去艰难而下去容易。针对组织工作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利用各种媒介、载体,收集、整理、处理干部群众诉求,时时刻刻以干部群众的“好兄弟”、“贴心人”的身份,放下架子、铺下身子,才能在言行之间、细微之处拉近与干群的距离,通过积极为干群解忧济困,暖民心、惠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干部群众利益,主动服从、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是舆情“疏导”。在网络问政普及情况下,关注组织工作舆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如果说把政府公信力喻为无形资产的话,那么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公信度实际上就是干群的“信任指数”,有形资产建树需要集腋成裘,“信任指数”更需用心地点滴积攒。要努力打通干部人事宣传主流媒介和互联网“主干道”,以敏锐的视角和触角,妥善处理好涉及干部选拔任用的网络舆论问题,如:对焦点问题要积极关注,采取冷处理方法避免对待网络宣泄者,对热点话题用通俗平易的网络语言发贴跟贴,对难点问题要主动跟进,广泛收集民意,及时回复疏导,起到解民情、化解民怨、尊重民意的作用,有效提升驾驭组织工作舆情整体化水平。

第四,更加勇于落实。“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就会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基层人事干部而言,抓好落实说到底是要用抓落实来评价、考核、选用干部。一是从细处“解剖”。“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用抓落实来评价干部,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调查了解,用多维视角解剖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生活作风,解剖干部每一项有影响的工作实绩,看干出的是“数字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还是“民生工程”,去看清干部本质,还原一个干部的本来面目。二是从难处“挖掘”。用抓落实来考核干部,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调查了解,挖掘干部遇到困难、矛盾、问题怎么办,是绕道走?是不是把抓落实过程,作为一个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有着不抓好落实不罢休那么一种精神、决心和毅力。三是从要处“甄别”。用抓落实来选用干部,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调查了解,甄别干部是不是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权力观,是不是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善于抓大事、议大事,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解决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紧迫任务,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自觉克服“功利主义”,在重点突破中实现事业整体推进。

我们一定要按照“党性最强、作风最正、业务最精、工作最优”的要求,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立足“三更”要求,做到四个“更加”,作为谋划工作的着眼点、推进工作的主轴线、检验工作的度量衡,勇于站在时代最前列,永做共产党员的代表,解放思想的表率,服务中心的先锋,树立起一线基层组织人事干部“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永作表率”的品牌。

(摘自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