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记者李钧德)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卫生室;每位村民都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可直接到村卫生室求治,刷卡取药;大病需要转诊,一个电话,县乡医院的救护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如今,在大别山区河南省商城县,农民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实施新农合以后,小病不用出村,大病有车来接,不仅费用可以报销,每年还有体检,几乎和自己的家庭保健医生一样,这在过去真是不敢想的好事。”说起新农合的好处,河南省商城县河凤桥乡黄畈村农民黄家珍这样告诉记者。

商城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山区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的特殊条件,使商城县农民过去看病困难,“小病扛,大病拖,重病见阎王”成为普遍现象。2006年底,该县成为河南省第三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后,开始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为了方便农民就医,商城县先后投入上亿元,对全县8个县直医疗单位、21所乡镇卫生院和340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和新建,使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村卫生室的建设上,他们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选择交通便利、环境适宜、方便群众就医的地方作为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并为村卫生室统一制定了工作制度,使村卫生室能够承担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工作,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

在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商城县还加了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2010年起,县财政拨出专款,将全县700多名在岗乡村医生分成三批,轮流送往省职工医学院进行系统培训。整个培训期间,乡村医生的吃、住、行及培训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大家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刻苦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村民行医的责任心也大大增强。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全和高效运转,反过来又提高了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据商城县卫生局副局长詹克学介绍,新农合制度实施之初的2007年,全县参合农民仅52.78万人,参合率82.60%,到2011年,全县参合农民已达62.14万人,参合率达到96.72%,比2007年增加15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有58.71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补偿资金近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