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6小时的时差,经过约18小时的飞行,次日早上7点多我们到达米兰国际机场。米兰之于意大利,相当于上海之于中国。二者还是友好姊妹城市。不过我们团没有上海人,这不是令人激动和亲切的理由。踏上米兰的土地,意味着马上就要亲眼看到欧洲,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当然“辽宁”和“广东”两位到过欧洲不会再有神秘与猜想所带来的激动。其他人应该感受不同。米兰的炫彩之于我等女性,应该是因为时装;之于诸位男士,应该是因为足球吧。

下了飞机5分钟,麦克带我们来到一辆崭新的奔驰依维柯前,首先介绍了矮个子秃顶的老头司机朗基亚,他将在欧洲为我们全程服务。我提议为了好记就叫“诺基亚”吧,大家一一与“诺基亚”握手,算是认识了。

因为女士而受优待,导游前排的首座归我了。从机场到米兰,睁大眼睛我没有看到现代的高楼、宽阔的马路和规整的绿化带。更要命的是在进入市中心的一个红灯路口停车的间隙,我清楚地看到马路上质量性的裂纹!不远处还有一个啤酒瓶子,看墙上,画得乱七八糟。

“怎么,这就是米兰?怎么还不如我们信阳啊?”我不无失望地脱口而出。“不错,我刚去过信阳。”这话得到了“广东”的响应。

这时麦克告诉我们,欧洲的建筑层数是受到控制的,除了稍远处有移动信号塔的通信大楼之外,米兰的所有建筑都不许高过教堂。道路的狭窄是为了保护古老建筑。哦,这么说这倒是另一种进步的理念啰?那么政府不管墙上的涂鸦,也是放任人们的暴躁,张扬人们的个性啰?不过细看那些涂鸦还都多多少少有点艺术性,与中国的那些城市“牛皮癣”有所不同。

麦克提醒我们要进入老城区了,这里保留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我们将去往米兰大教堂。不错,我们的眼神被胶着在那些精美的古建筑上。为了保护这些艺术珍宝,汽车走单行道又有何妨?人们骑自行车又有何妨?

我们几乎与一辆绿色的轻轨公交车同时进入米兰大教堂左后侧的小广场。从仅仅看到一点点、一个局部、一个侧影开始,我就被强烈震撼。心跳加速,呼吸短促。世界上竟然会产生如此宏大,又如此精细的艺术!我落在了队伍后面,因为景仰而放慢了速度。我举起照相机,缓缓走近,在凝重中拍摄而去。

米兰大教堂,是一座令任何挑剔者都会哑口无言的壮丽建筑,是一座令任何麻木不仁者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的艺术宫殿。由500多座尖顶塔组成的,引人遐想的森林般的哥特式设计;有3159座精美雕塑镶嵌的,使人肃然起敬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以及新古典主义艺术的集大成;由纯白色大理石的华丽建筑构成的,天上的神宫般的令人静穆的庄重风格。

鸽子在来回地飞翔,一会儿飞散在空中,一会儿聚拢在地上。广场很大,人们闲适、惬意、满足。因为看到米兰大教堂,心中升起感恩的情绪,我只为它而沉醉。广场上还有一座骑马的雕像,我也不想去问他是谁。

随着导游,穿过狭窄的步行时尚街。一式的古罗马建筑及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顶上有拱形玻璃彩绘雨棚,地下是马赛克古典拼贴图案。和中国的宽街高楼相比,显得小巧精细而又相得益彰。据说这是米兰最繁华的大街,经营着一切时尚的理念。夜晚华灯竞放的时候最为流光溢彩,可惜我们没安排时间参观。

离大教堂不远的米兰歌剧院的外观可是太普通了,却被誉为“世界歌剧院代名词”。这可能与名气和历史有关。达·芬奇因《蒙娜丽莎》而闻名,未必蒙娜丽莎就是欧洲最美的女人,《蒙娜丽莎》就是最好的油画。说不定布歇的《蓬巴杜妇人》比《蒙娜丽莎》好,蓬巴杜妇人比蒙娜丽莎更漂亮。但《蒙娜丽莎》的名气无庸置疑。名气从哪来?往往以事件为背景,在争论与炒作中形成,而神秘与暧昧是提起人们兴趣,形成争论与炒作的要素。假如今天的种种答案,画成之时早已公开,《蒙娜丽莎》还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吗?

但是,谁都无法脱俗不去认同和崇拜名气,所以,我们还是到斯卡拉广场参观了达·芬奇雕像并且在像前留了影。

我惊奇地发现复古主义建筑是米兰的一大特色,就连斯卡拉广场一角警署的办公楼也是仿古建筑。

从国际机场到米兰大教堂,不宽的马路,到处是自行车;不高的楼房,到处是复古建筑。如果你不将足球赛、T型台与米兰联系起来作一番遐想,你还真想不出米兰的时尚在哪里。那么现在我告诉你,从某种层面上讲,米兰的时尚是复古主义。米兰古典、传统的文化艺术,才是它永恒的时尚。米兰的时尚演绎着一种既形象化又哲学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