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晴

在上海市南京西路的繁华闹市里,隐藏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至今快800年了。这就是上海著名的佛教寺院静安寺。静安寺是上海著名古刹,静安区由静安寺而闻名,是闹市中难得的清修之地。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由于静安寺位于闹市之中,才凸显它的难得……

上海解放后,市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51年、1954年两次拨款修复静安寺。1953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开光仪式。嗣后,每逢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逢农历正月初一及四月初八(佛诞日)对外开放,游人前往瞻仰、礼佛者众多。“文革”期间,静安寺遭受严重冲击,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捣毁,僧众被迫还俗,寺舍被占用。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之一。1984年至1990年,市政府又拨专款,完成静安古寺修复工程。1989年5月30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前往礼佛,挥毫题词:“老有所终,大同理想。报众生恩,法老为上。如奉父母,如敬师长。美哉梵官,不殊安养。”

然而,不乏利欲熏心者瞅准这一无限商机,遂将“静安寺古玩城”之招幌堂而皇之地悬挂于闹市中。于是,投机商趋之若鹜,一向静谧的静安寺再不能“闹中取静”了……“静安寺古玩城”的出现很快引起有关各方的密切关注,现摘录于此——

地方志编纂部门: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古玩,作为一种商品,它的特质集中地表现在两点:一是古,具有历史重负的沧桑感,往往这些东西,是一个社会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最好见证;一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艺术性。正是因为古玩作为商品的这两个最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在古玩某一领域淘金的专门人才,有可能在庞杂的良莠不齐的古玩市场中,赢它个罐满钵盈。

为什么人们对古玩收藏趋之若鹜?除收藏活动给人们带来文化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看重它的投资赚钱,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收藏界的确盛传着不少依靠投机或投资买卖,拾漏捡遗而一本万利、获益丰厚的佳话美谈。不幸的是,人们只看到这些表面赚钱的热闹现象,而没有去深入探究为什么他们能成功赚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功赚钱案例,不仅引起了人们来参与古玩买卖的兴趣,并且使人们对古玩收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片面认识,错误地以为买卖古玩可以获利保值,从而盲目地,在没有了解掌握必备知识的情况下草率购买。所以,搞收藏切忌唯利是图,应该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为主要目的,个人投资理财仅为其次。这样心态平和心理健康地从事收藏活动或许在经济回报上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文物部门:文物商品是特殊商品,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是1982年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的。虽然距今30年,有些具体相关内容已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人大也正在加紧进行文物法的修正工作),但毕竟是国家现行的法典。它对馆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都有具体的界定,尤其是对文物的收藏和流通所作出的相关具体规定,应引起市场参与者的重视。例如。《文物保护法》明令禁止买卖出土文物,地下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但这一条被许多人视而不见。尽管有的出土文物经济价值不大,买卖价钱相当低廉,但这事情的严肃性不属于经济范畴。客观地讲,古玩市场毕竟是一个不健全、有待完善的交易市场。买与卖者之间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地交易,较大程度上都要看参与者对市场的参与和认知程度。

宣传部门:“静安寺改作古玩城”,上海人不答应!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是一项高雅的玩,一种有品味的玩,一种有文化的玩,一种背负历史、寻旧怀古的玩。目前,还有不少老百姓衣食无着,哪能有那个闲心来搞古玩。

……

真个是“衣食无着,闲心古玩”?听到这八字,笔者梦中醒来。

(据新华社上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