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淅川8月11日电(记者 林 嵬 李 鹏)11日清晨,河南省淅川县兴化寺、白亭、穆山三村共计620户、2733名移民踏上了搬往新野、襄城县和中牟县的移民路,近400辆客货车汇集在这个南水北调渠首县,但在移民必经的县城内,行人、自行车、汽车一如往常。截至目前,移民搬迁没有漏掉一名搬迁移民,没有出现一例交通安全事故,这得益于一个设在简易房内的“前线指挥所”——淅川县移民指挥中心。
11日上午9点多,在该中心,公安交警指挥席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着对讲机,一会儿坐下看一看电脑的监控,一会儿站起来走到门外声音嘶哑地喊:“必须把进城的对接车队拦下来,保证移民车队先出城!”。而给记者约好采访的指挥中心综合协调小组组长温应奎也居然“失踪了”……
“比以前轻松多了!”“失踪”去协调移民事务的温应奎大舒了一口气,“试点搬迁的时候干部都很振奋,都在村里忙,结果还经常出现领导找不见下属,下属找不见领导的情况!”
据介绍,试点移民搬迁结束后,淅川县迅速从全县17个部门抽调36名人员组建了“移民搬迁指挥中心”,中心下设10个指挥席位,每个席位3到5人,按照“集中多方信息、主机把关审定、双向及时发送”的原则科学参谋、综合协调、统筹调度,确保了南水北调“平安搬迁、和谐移民”。
记者现场看到,百余平方米的简易房内,20多名工作人员使用最多的三个动作是:打电话、接电话、电脑修改文件;十几张标有公安、航运、电力、卫生、应急处置等字样的桌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大桌子,周围狭小的过道内,除了成堆文件就是折叠起的行军床,还有打包的被褥。
“每天晚上必须保证10个人住在这里值班,这是指挥中心的规定!” 温应奎说。而在简易房的墙上,不是地图就是电话簿,还有县委、县政府签署的各种移民搬迁命令:电话24小时开机,响三声必须接起,24小时有人在岗,取消节假日……
如今,该搬迁指挥中心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平安搬迁、和谐移民”指挥体系。据了解,X011县级公路是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唯一的交通大动脉,但库区山多、路窄成为平安搬迁的最大障碍。为了破解拥堵难题,移民指挥中心按照“先远后进进村,先近后远出村”的错峰原则,并沿途修建多个大型停车场,随时指挥全线车队停车避让。
而部分移民村位于丹江河南岸,搬迁涉及水运,安全隐患大,移民搬迁指挥中心专门为此设立了道路航运指挥席和天气汛情预告席,每天收集河道流速、水位、天气等信息,为平安搬迁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突发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席甚至可以“先斩后奏”:先解决,后请示汇报。宣传通讯保障席则把每天搬迁的最新消息和动向以及明天的搬迁计划一天三次滚动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途径,发送至每一名移民干部。
温应奎说,“工作量大的时候,我们一天调度了1200多辆安置地的车辆,这还不包括本县的车辆!”工作人员指着中心指挥长席的位置说,“县里的领导不是在村里现场办公,就是在这里办公的,这是移民搬迁的中枢。”话音未落,县负责移民的副县长、搬迁中心副指挥长王培理大步进来,三四个人站着开了个短会,接了个电话,王培理又下移民村去了。
按照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的总体目标,淅川县将在2年内迁出移民16.2万人,目前共计7.6万人次的试点和首批移民搬迁安置已于2009年和2010年完成,今年5月第二批8.6万库区移民的集中搬迁的启动,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第二批移民搬迁52240人,预计8月底该项工作将全部结束。这意味着淅川县将在移民搬迁最后的20天内,搬迁320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