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近年来,市司法局以服务民生为第一目标,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群众至上”的观念,勇做司法为民的实践者,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测量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把尺子,多次召开班子会和系统大会对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进行研究部署,增强做好民生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让人民满意”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建好一支真正为民的司法行政队伍

司法行政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息息相关,市司法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中广泛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在监狱劳教警察中开展“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和“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题教育活动,在全体律师中开展“纠正执业问题,促进诚信执业”教育活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理念,坚定全体工作人员的为民信念,激发司法行政干警为民的干事热情,使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真正做到人人懂民情、想民忧、维民权、保民安、谋民事,形成了一切思想向民生贴近、一切工作向民生服务、一切精力向民生聚焦、一切资源向民生投入的良好工作作风。

该局出台《信阳市司法局关于“比一比、评一评”能力型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服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工作作风优、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队伍,全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司法行政工作者人人会思为民之策,个个善行为民之举,时时能办为民之事,使民生建设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开辟一条真正便民的服务通道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市司法局广泛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活动,在各县区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服务热线,建立了法律援助接待室,由专职的法律援助律师负责接听、接待,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投诉等法律服务,让群众找司法更直接、更方便。

该局将法律援助工作的重心向基层特困户和重点弱势群体倾斜,建立了更加简捷、便民、透明的法律援助机制和法制宣传联动机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让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在乡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妇联、残联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和联络点265个,实现了乡镇和农村法律援助全覆盖。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市、县两级法院设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和诉前调解室,每天有专职律师值班,实现了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无缝对接。加强与仲裁机构的配合,由仲裁机构指定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使我市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快捷,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

开展各种真正助民的帮扶活动

该局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扬优秀律师、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法律服务者的先进事迹,公布他们的基本资历、服务地址、联系方式等,让他们更加取信于民,让群众更加方便挑选,切实解决群众“找律师难”、“找调解员难”、“不知找谁好”的问题。

该局以“五五”普法验收和“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县区司法局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建法律宣讲团,制作了普法专题宣传片和宣传册,深入到学校、社区、农村开展法制讲座、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了全民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该局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对接,把公安机关处理民事纠纷、轻伤害案件、治安处罚案件及法院处理的民事纠纷、交通肇事等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纳入调解范围,形成“大调解”的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犯罪。该局充分利用各县区司法局、乡镇司法所等司法行政机关的力量,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实行“拉一把”政策,全力做好“无缝对接”,使这些特殊人群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

该局利用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机会,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指导帮助所在的村开展各种法律帮扶活动,积极开展各种扶贫、致富、排忧、调解等活动。

建立健全服务为民长效机制

建立服务为民的长效机制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该局将把法律服务与改善民生统一并提、常思常议,使服务为民和为民服务始终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之中,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司法行政工作政绩和效能的尺子。为推动“让人民满意”活动扎实开展,该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信阳市司法行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综合考核细则》,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科学考核考评机制,畅通各种投诉监督渠道,形成“法律服务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的民主评议机制,保证民生司法真正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