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2010年办结的58.21万件业务中,周办结率达100%,即时办结率达91.97%,平均办理时限仅为0.4天。工商部门规定,如果在规定的时限内领导不能到场,窗口值班副科长签字,就可以发放营业执照;医保窗口为照顾老弱病残,周末节假日照常上班;林业窗口为照顾过往司机,随叫随到,办理林木运输证不过夜。办法可以自己想,一周得办结,谁都没商量。百花之窗,这扇充满阳光之窗,打开了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生活的绿色通道,搭建了群众与政府心灵沟通的桥梁。

“四家工作法”体现了干群一家。在信访工作中,我市大力推行“四家工作法”,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之事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受到了周永康、马凯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以《家事无忧》为题拍了专题片,全国1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四家工作法”的实行,大大夯实了我市信访工作的基础,信阳连续3年被评为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省辖市”。

“四家工作法”是一种理念创新,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创新,只有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才能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我市实施火车站区域拆迁改造,由于有稳定风险评估在先,最大限度地照顾了群众利益,整个拆迁过程没有发生一起信访事件,成为重大敏感时期和谐拆迁的典范。家和万事兴。千难万难,把中央执政为民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信访工作就不难;大事小事,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自家的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穷家富家,只要真情爱家,真心护家,就能营造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温暖幸福的家。

“领导卖茶”卖出了为民真情。信阳启动“信阳红风暴”使“信阳红”声名远播,红透中原,红动京城,红遍全国。每到一个城市,信阳市领导干部都会当街卖茶、秀茶艺、宣传“信阳红”。作为一个传统农区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作为信阳这样一个著名产茶区的领导干部,市委、市政府领导懂茶、爱茶、讲茶,还四处卖茶,有力地推动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信阳茶农致富。

目前,“信阳红”声名鹊起,信阳茶红绿辉映,在网上点击“信阳红”词条,相同内容检索就有200万多条。点击“信阳红风暴”词条,也有100万多条。市领导身体力行卖茶的行动,提升了信阳红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信阳茶叶产业升级,为信阳茶农增收谋利益。

做好,就要一丝不苟

群众来信看起来只是一页两页纸,有时候说的是琐碎事,但它反映的是民生、民苦、民怨、民难和民意。信阳市主要领导把这个过去不管的民生、民意、民情给管起来了,变成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能不能把事情做好的最好体现。

市委书记王铁阅批群众来信的小习惯由来已久,从省商管委当办公室副主任起就坚持看群众来信,这一看就是20余年。工作日没时间看,就周末看;白天没时间看,就夜晚带回住处看。久而久之,阅批群众来信就成了一种习惯,要是哪几天的信没看,心里总觉得有啥事没完成。自他担任信阳市委书记以来,已阅批了2万多封群众来信,平均每个工作日近20封。在他身体力行的带领下,2007年以来,我市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干部对群众来信封封必阅,件件必批,事事必果,在信阳成为一项重要制度,常年坚持。目前全市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阅批群众来信常态化的制度,这种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大事是小事的集合,没有小事的质量,就没有大事的辉煌。有许多时候,小事做好了可能不会“功勋卓著”,但做不好却会给全局带来很坏影响,造成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大事”。因此,做好小事,也需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需要高标准、严要求。

从2009年开始,信阳市在广大农村建起了280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虽小,但是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用群众自己的话讲,现在是看病在门前,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车接。信阳的村卫生室为什么叫标准化村卫生室?是因为我市有自己的一套严格标准,那就是“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差”。村卫生室虽小,但由于从图纸设计、建筑施工到统一标识、村医培训,都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如今,村卫生室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展示领导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窗口。全国已有70多个地市来这里参观考察。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许多人参观完信阳的百花园区域后,都说真美。岂不知为了这个真美,我市在小事上花费了多少工夫和心血:从花木的布局、路灯的选择、路沿石的铺装,到厕所该咋建、灯光该咋调、木制花坛该咋放,我市主要领导同志都事无巨细地过问、督促、检查。细节彰显大美,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件小事,终能成就今日百花园的真美。把一个村建好了、一条路建好了、一个园建好了,人民群众就能从你抓小事的水平中看出你的工作能力,转变领导方式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2010年7月27日晚8时,华灯绽放。一辆中巴车载着市委书记王铁和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等部门领导在新区宽阔的街道上“左拐”、“右拐”、“直走”。大家有点迷糊,书记想干啥?十多条路转下来,书记发话了:“谁知道这里有多少路灯不亮?”大家面面相觑,一时语塞。书记自答:58盏。相关领导面红耳赤。

省委书记卢展工要求:“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王铁恢谐地加上一句,一具体就“露馅”。不亮的路灯“照”亮了思想理念、管理方法、工作水平的缺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群众写信给王铁,反映百花园一些公共建筑的标识和标牌不好看,下班前,王铁带领部分管事的局长一个一个研究,一个一个修改,直到大家都说好为止。

有网民给市长郭瑞民发贴子,反映家电市场快变成了菜场,做生意的根本没法开门。市长立即回复:城市执法部门尽快杜绝沿街门店前有摆摊设点及卖菜现象。门前不再卖菜了,网民欢呼政府万岁。有网民反映某酒店浓烟刺鼻,影响环境,市长批示后,酒店很快对燃煤供热系统进行改造,采用电加热系统供热,无烟尘排入,网民再次称快。

创卫工作有千难有万难,真正当成自己的家中事情去做就不难。真正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一个一个一丝不苟地做好,也就不难了。在市领导的率先垂范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建工作中,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信阳这座城市才会更具魅力,信阳的广大干部才会更加团结,信阳的广大市民才会更加幸福。

创卫工作是这样,其他任何工作也都是这样。我市日前接连荣获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这些荣誉来之不易,都是我市多年来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件小事、实事,最终积累沉淀,厚积薄发之后的必然结果。

信阳人善做,敢做,真做,做出了经济社会巨大的发展,做出了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做出农村改革的天翻地覆,做出了干部改革的阳光流程,做出了作风建设的令行禁止。2010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0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300元,城乡居民存款绝对数在全省是第四位。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改革到作风建设,信阳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来自于做。

在“做”上下了真功,信阳人收获了喜悦。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在以后的发展中,信阳还要沿着这个主题认真地做下去,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妄想、不虚谈、不作秀,善做善成的信阳人正咬定发展目标,坚定前行步伐,坚持不懈地做好,把一切事情办好,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