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秦 旭

专业合作创新推进,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靠机制创新为农民增收。改革试验中,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融入了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11家,入社农户69万户。

今年,我市坚持扩大辐射与提升内涵并重,通过加强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机制,促进了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数量增加。主要形成了职能部门主导型、基层组织牵头型、龙头企业领办型、创业人才带动型的四种创办类型,基本形成了互助式合作、依托式合作、托管式合作三种不同层次的合作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达4315家,比年初增加了410个。

二是规模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进一步增强,合作社(不含农民资金合作社)入社会员达到40.2万人,占农户总数的42%,今年年底有望达到50%。国家级示范社和省级示范社发展到38家。入社社员100人以上的、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和年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比例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是农机增强。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92个,入社成员2.1万个,入社机械2万多台(套),特别是有3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温室育秧工厂(大棚)建成并投入使用,较2009年增加了23座,较2010年增加了9座,设计能力可满足160万亩大田机插需要。今年机插秧面积达到112.5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5%,较2009年扩大近100万亩,大大提高了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潢川县的兴豫农机合作社,目前已建成使用6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并签订机插秧面积订单15万亩,辐射周边4个县。

四是科技创新。合作社多种形式重点推广了超级稻高产栽培、水稻旱育盘育抛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免耕栽培、花生地膜覆盖、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轻型简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品种优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耕作方式。

五是投入加大。在合作社统一经营的带动下,对流转土地进行田、水、路、林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加大。靠天耕作的薄产田被改造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耕作方便、运输畅通的高标准示范农田。光山泼陂河镇5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每亩投资700元,目前已修路12公里,排灌水渠6.8公里,并通过小田并大田,拆埂并渠以及荒地整理,新增耕地400多亩,通过实行良种良法、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采用江浙地区旱地直播的先进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耕作模式。

六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合作社的统一引导下,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推广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固始县大棚村金地种粮专业合作社,所有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500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集约化、良种化,亩均增产水稻150斤。平桥区马氏生态茶叶合作社,按照“一分散六统一”模式,有品质、有品牌,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全市69万入社农户按最保守的平均增收500元计算,每年总增收可达3.5亿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实现了服务专业化,推进了经营集约化,促进了产品标准化,助推了农业产业化,发挥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积极作用。

富民计划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我市在试验区建设中,围绕持续服务、推进华英农业富民工程和“3133”战略,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常态化管理、加强全程服务和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养殖水平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企业和农户双赢长效机制,做实做细做好华英富民计划工作,全面完成了华英鸭(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任务。

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投资30万元左右,每批出栏1万只左右,全年平均8批出栏8万只,纯利润8万元。全市共有这样的养殖小区700个,养殖户年净收入5000多万元。商城县鲇鱼山乡吴继发去年新建2个养殖小区,当年交售华英鸭6批12万余只,纯利润15万元,平均每只获纯利1.2元。4月14日,市委、市政府在潢川县召开了全市“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工作会议,着眼进一步发挥华英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户主力作用,督促华英公司完善价格体系,规范技术服务,保证养殖批数,保证养殖效益;加强部门协调,保证扩建任务,保证服务质量,确保养殖小区建成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

继续大力发展茶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全市新发展茶园面积30.3万亩,改造老茶园面积5万亩。先后在武汉、上海、福州、广州等大城市成功举办“信阳红”风暴,进一步提高了“信阳红”红茶知名度。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茶企业与农民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