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钟灵毓秀的绿色土地、流光溢彩的金色土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审视信阳,这片神奇的土地,都显得魅力四射、激情飞场。

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在中原大地全面拉开。在这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信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820万人民主动融入、主动对接、主动担当,在“做”上下真功,通过实实在在的“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认真把信阳的事情办好。

善做善成的信阳人,以真真切切想做事、风风火火敢做事、兢兢业业善做事、踏踏实实真做事和一丝不苟办成事的“做”功,努力践行着发展方式的转变。

想做,就要真真切切

想干事,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想干事要着眼发展大局、着意群众期盼、着力干部成长,有方向地想、有把握地想、有状态地想。

信阳近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实干作为发展的第一法则,自觉做到“干字当头,做字为要”。在这方面,信阳积极打造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2009年4月22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之所以要主动请缨,自费改革,不遗余力、不畏艰难地创办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主要基于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求和基层有追求这三点考虑,决心要自我加压,主动想着去做。

信阳作为典型农区,既是河南的缩影,也是全国的缩影。

在改革试验的实践中,我市重点实现了六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二是金融创新,死钱变活钱。三是专业合作,农民抱成团。四是社保先行,民生走在前。五是城乡一体,村庄变乐园。六是特色突破,产业谱新篇。

通过两年多来的改革试验,信阳很好地破解了许多农村发展难题,激活了农业生产要素,激发了农民致富潜能,农民增收、土地增多、粮食增产、大户增利、社会增效,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鸡棚子、鸭棚子、菜棚子、秧棚子,都是大棚子;土地方、洋地方、热地方、凉地方,都是金地方。”横批:“棚嫁政策”。这是一位领导在看了固始县城郊乡用大棚日光温室进行集约化种植蔬菜、瓜果后,即兴而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不仅是固始县土地流转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土地流转后的心声。

对此,7月15日《人民日报》以《让农民笑得更欢畅》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5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到我市视察调研时连连称赞:“出乎意料,非常了不起!信阳改革发展的很多方面可以供全国各地认真借鉴。”

可以说,信阳试验区建设成功实践的背后,是我市认认真真想做事的必然结果,是从想到做的自然转变。自信阳创办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从来没有像抓改革试验这样,精神抖擞;从来没有像支持试验区建设这样,全力以赴;从来没有像搞改革试验这样,激情迸发。

义无反顾地把民意作为第一信号,自觉把群众盼的变成政府干的,力求将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老百姓的心窝里。在这方面,信阳扎实开展六城联创、美化城乡面貌就是一个鲜活案例。

最早提出六城联创这一目标是在2004年,真正开始大面积创建则在2007年。信阳为什么敢于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六城联创,主要是想缩小差距、放大优势、遵循规律和惠及于民。

2007年以来,随着在六城联创中一路摘金夺牌,信阳创出了让群众为之自豪的环境,创出了让社会发展的巨大效益。信阳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路更宽了,城更靓了,山更秀了,景更美了,市民更文明了,社会更和谐了。发展变化让群众自豪,让外界侧目,让客商倾倒,让游子惊叹。2007年,信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49天,居全省第一;市民饮用水质达标率100%,是全省最好的两个城市之一。信阳迎来了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和谐、民生大改善的历史最好时期。

信阳变了!今年80岁的尹志杰老人告诉记者,在信阳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几天不出门,回来竟认不得路了。退休老干部施华忠感慨地说:“今年我87岁了,看到咱信阳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此生无憾。”

信阳严格实行“禁酒令”、优化发展环境,则是我市另一个真真切切想做事的生动写照。

2007年1月4日,信阳颁布实施了公务员工作日中餐“禁酒令”。之所以实施“禁酒令”,初衷有四:一是为发展,祭出禁酒这把剑。二是为正纪,逼刹喝酒这股风。三是为止怨,需抽“午酒”这抱薪。四是为解困,当断陪酒这根链。“禁酒令”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既优化了软环境,也改善了硬环境。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正是通过做事,成就了“信阳速度”、“信阳模式”和“信阳现象”;也正是通过做事,赢得了省委书记卢展工“信阳有活力,信阳能干成事,信阳很有希望”的盛赞。

敢做,就要风风火火

敢做需要勇气,敢做成于胆识,敢做彰显胸怀。正是靠着敢于打拼、敢于闯荡的品质和信心,一往无前地做,一腔热血地干,信阳的城区面貌更靓了,农村改革更火了,干部选拔更活了,产业发展劲头更足了。

“敢教日月换新天”,让信阳在勇当前锋中绽放魅力。

敢于突破,才能攻坚克难。2003年6月19日,羊山新区开工建设,彼时,到处都是荒岗薄岭、杂草丛生,开发基础条件极其恶劣。以前住在羊山的居民说,夜晚到处黑灯瞎火,连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来。连羊山新区第一条路奠基典礼也是在一片农民烧窑取土的荒坡上举行。

为走出信阳新区开发的一条新路,我市在适度超前规划中做文章。“高标准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是最大的浪费”。新区建设伊始,我们不满足仅仅出新,而是站位全局,突出山水特色,实施组团带动,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引领新区向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定位迈进。新区开发之初,资金和土地成为制约新区开发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土地集中整理,我市明晰权属,完善功能定位,建设基础设施,为新区开发提供了土地保障;通过土地置换、搭建政府融资平台、招商引资等方式,向市场要钱,资金源源不断涌向新区,我市获得了支撑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8年的千辛万苦,正是始终坚持敢于突破,信阳办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不敢干的事。

敢于放权,才能生龙活虎。我市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初步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常态化”机制。“五个常态化”是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实行自荐常态化、测评常态化、考核常态化、票决常态化、交流常态化。这五个方面犹如五环紧紧相扣,使整个选人用人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形成“阳光流程”。实践证明,实施“五个常态化”,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闭门选官”为“开门纳贤”,变“论资排辈”为“比武上岗”,通过“阳光流程”选人用人,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营造了风清气正、生动活泼的工作环境,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更加高涨。

敢于创新,才能石破天惊。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对于信阳来说,则有着特殊的意义。2010年4月13日,“信阳红”诞生,不仅为信阳茶产业增添一张新名片,更在于打破了人们思想误区,结束了信阳不产红茶的历史,创造了高纬度生产红茶的记录。创新步伐并未停止,信阳乌龙、信阳白茶等新品种相继问世,信阳茶产业发展步入崭新时代。

产业发展上,我市转变招商理念,敢于“无中生有”,主动出击,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快速集聚,带动了产业优化升级。引进20多家高端电子产业项目抱团入驻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长,一个朝气蓬勃的信阳工业城电子工业园规模初现;与深圳亲密合作,高水平开建国际家居产业小镇,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展现美好前景;倾力建设信阳国际商城,做大市场,创新模式,大商贸大物流呼之欲出。

善做,就要兢兢业业

善做事,主要指做事的方法、技巧、能力等,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主要指领导艺术。善做事的信阳人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兢兢业业。从小事做起,因为小事里面有发展、连民心、出形象、显水平、见精神。

2007年以来,信阳在推进六城联创、农村改革等中心工作中,市级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带头当道路整治的“路长”、市场整顿的“场长”、游园建设的“园长”、示范村建设的“村长”,这些都是最小的“官”,但却是推进工作最深入、最典型、最直接的一个抓手。领导当路长、园长、场长,多问一问、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不断督促、不断落实、不断改进,信阳也不断收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大荣誉。

从去年开始,我市按照卢展工书记“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选派了317名科级以上后备干部,担任“双薄弱村”第一书记。他们到农村去真正有职有权。什么职?村支书。什么权?为民干事。通过“第一书记”一年多的工作,选派干部已为所驻村争取项目800多个,到位资金1.7亿元,新修道路600余公里,300多个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要小看了这个路长、这个村长,通过这些职位,领导干部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第一手材料,把这条路修好了、这个村建好了,工作就更实了,人民群众就能从你抓小事的水平中看出你工作的能力。

“信阳红”研制生产出来以后,为了扩大影响力,市委、市政府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信阳红”风暴活动,市委书记王铁先后多次参加活动,并五次走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街头,与企业的同志一道卖红茶。在上海卖红茶时,周立波戏称王铁是“专业茶农,业余书记”。王铁则乐呵呵地欣然接受了,在他心中,卖红茶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如果书记卖红茶,肯定会吸引媒体的注意、读者的眼球,从小处看可以提高“信阳红”的知名度,从大处看有利于扩大“信阳红”的市场、促进茶农增收。

在市委书记王铁的带动下,信阳领导干部都躬下身来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茶园、深入茶企、深入茶市,把小茶叶当成大文章去做,用5年时间,把过去信阳2300多年发展的茶园面积翻了一倍还多,茶农种茶收益占到人均纯收入近6成。省委卢展工书记讲,书记、市长去卖茶,卖出了茶农的效益,卖得对、卖得好。

我市从2010年开始,立足发展华英鸭,大力实施“3133”华英农业富民计划。为了把这项工程开展好,市委书记王铁一年之内先后十几次下到企业和养殖户中间调研,数次召开现场办公会,问农问企问干部,算大账、算增收账、算长远账,最终打消了各方面的顾虑。“3133”计划实施以来,我市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原来三年的计划,建了700个养殖场,走完了华英集团20年走过的道路,带动20万人民奔小康,它的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很大,民心很大,发展很大。

实践证明,正是因为以小见大、善做善成,信阳才收获了小茶叶大文章、小鸭子大产业、小信件大民意、小路长大示范、小村医大民生、小村长大作为的丰硕成果。

真做,就要踏踏实实

“我在茶区干,当好了茶农,我就能代表一大部分群众的利益,就可以更好地为茶农服务,才能真正了解茶农、认识茶农、扶持茶农。因此,在卖茶时我说当好茶农是我当好书记的基础。”

这段话是市委书记王铁在接受大河网“互动中原”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型网络系列访谈专访时说的一段话。在访谈中,王铁谈了他的观点:专业做事业余领导,“做”上下真功才会有发展实效。

真做是一种品质,踏实是一种作风。说一万是个零,做一件是个一。近年来,信阳有了新发展、大变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踏踏实实真做事。

“禁酒令”禁出了令行禁止。“禁酒令”在古今中外都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唯有信阳禁得最好、禁得最久、禁得最让人信服。禁酒没有“法宝”可言,唯有“认真”二字。我市的禁酒令,不开任何口子,不留任何死角,不留任何余地,不讲什么理由,正是坚持了认真的态度、较真的劲头、求真的精神,才取得了好的效果,才能始终如一地把禁酒进行到底。

近年来,我市共查处影响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500多起,处理违规人员1300多人。我市不仅查普通公务人员,对市级领导干部也照查不误。现在在信阳工作日中午不喝酒已成良好习惯,已成自然,事实对各种质疑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最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禁酒令,禁的是喝酒,促进的是效率,提高的是质量,改进的是作风,树立的是形象。其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百花之窗”映射出阳光政务。2008年,我市仅用一年的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当前全省面积最大、人气最旺、功能最完备的行政服务中心,起名为“百花之窗”,大到成片土地交易,小到市民医疗保险,这里许多事都能办,并且再难办的事一周内也能办结,平均每天有6000人来这里办事,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办事中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