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邓兴菊)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我市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今年我市提前实现了新农合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参合农民逐年增加。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逐年提高,参合农民逐年增加。2003年全市参合农民仅122.9万人,2007年参合农民529.9万人,2009年参合农民612.27万人,2011年参合农民达到637.52万人。

农民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2003年至2005年,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仅30元;2006年至2007年,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50元;2008年至2009年,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90元;2010年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150元;到2011年,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达230元,医疗保障水平增长了近8倍。

补偿报销封顶线不断提高。大病补偿封顶线以当年实际获得的大病统筹补偿金额(包括门诊慢性病及特殊病种补偿费用)累计计算,由2003年至2005年的1万元,提高到2006年至2007年的3万元封顶线;2008年至2009年提高到5万元;2010年提高到6万元;2011年统一提高到10万元,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

报销金额逐年增长,受益农民逐年增加。2003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仅为202.93万元,受益农民4.23万人次;2004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2667.7万元,受益农民75.63万人次;2005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2514.56万元,受益农民57.92万人次;2006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4080万元,受益农民76.32万人次;2007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1.73亿元,受益农民171.21万人次;2008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4.26亿元,受益农民211.13万人次;2009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5.59亿元,受益农民达到260.26万人次;2010年,全市补偿总金额为7.56亿元,受益农民达到799.02万人次;2011年1月至6月,全市补偿总金额已达3.46亿元,受益农民达到165万人次。

据了解,2011年全市新农合筹集基金近15亿元,1月至6月全市新农合基金累计补偿医疗费用3.46亿元,其中住院补偿147620人次,门诊补偿149631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