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国
不久前,我的忘年交文友、中国集报协会会员、农民作家周殿传告诉我说,他准备在自己家里筹建“往流作家作品阅览室”,把固始县往流籍作家的文学作品全部收集在一起,放在阅读室里,供人们阅读、欣赏。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很快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了倡议。他的壮举很快得了往流籍作家赵主明、王散木、熊西平等文化名人的积极响应。
周殿传也是往流作家群中的一员,最近,他出版随笔集《愚园漫步》,为往流镇的文化增添了光彩。他很有文学造诣,作为一位农民、一位花木经纪人、一位集报人能策划出这么高层次文化底蕴的大事来,非常难能可贵。
往流作家群体是一个很特殊、很有特色、很少有的现象。在一个乡镇里同一时期能出现十多名作家,而且每个人都能出版一至多部流传后世的、有深远影响的、文采飞扬的文学作品,这在其他乡镇是绝无仅有的,是无与伦比的,甚至全国也都不多见的。往流作家群体是由杨纤如、赵主明、王散木、熊西平、罗守贵、杨培建、张永耀、张书国、周殿传、周明金、丁威、刘学中、陈学新等组成。这些年来,由于本人爱好文学写作,我有幸结识了这些知名的作家、诗人、学者,与他们广泛交往。在这些知名学者中,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学校长、农民,有政府官员、企业老板、中小学教师、打工仔,还有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等。这些老年、中年、青年组成了这支朝气蓬勃、文采飞扬的作家群体。
十年前,我抽调到往流镇政府写党史材料,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从往流走出的、在人民大学任副教授的著名作家杨纤如先生。他早年受其革命党人、二哥杨松柏的影响参加了革命,为中国革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很早就读过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伞》(上、下部),《金刚图》(上、下部),《父子间》等精典传世名著。我非常崇拜这位德艺双馨的老先生。2003年,我撰写第二部《固始县志》有关往流的章节时,他已去世,我千方百计采访他的亲朋好友,为他写好传略。
我与赵主明是上世纪60年代往流初中的学友,很早就熟悉。20年前,我去信阳出差到他家看望他。当时,他是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那时,他的写作已大有建树,出版了《梦海扬帆》等两部文学作品。后来,他担任信阳市政协副主席工作十分繁忙,仍然笔耕不辍。他的一篇篇精美的散文,给我们这些从事文学写作的人有极大影响。最近我从赵承先老师那里看见了他出版的《梦海扬帆》、《守望家园》、《心迹足迹》、《梦海笔踪》、《梦海远航》、《信阳风情》等七部散文作品集。对此,我即感慨又非常羡慕。在拜读赵主明的文学作品时,我最喜欢的是他那充满情趣和乡土气息的文字墨香。
我与王散木(本名王国启)在30年前就有接触。他是往流镇六里村人,与赵主明同村,我们原来是同行,后来,他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当时,我酷爱新闻写作,于是,我经常向他请教和探讨新闻写作。再后来,他到了南方从事专业写作,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我看到了他的南方系列题材的文学作品《莞情流韵》、《莞土挹香》、《莞风南韵》、《南方故事》。这些文学作品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天赋。
我的桌头上放着往流初中校长熊西平签名的《心灵时空》、《根亲》两部文学作品。每当我拿起他那一部部文采洋溢的散文集,就想起和他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我与熊西平20多年前就有了交往,经常在一起探讨写作。1995年,他从往流高中调到往流初中任校长时,我在这所学校任副校长。他在担任校长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就写了很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在《光明日报》征文比赛中获过一等奖。在他的影响和感染下,我也开始忙中偷闲写散文和随笔,其间还不断向熊西平校长请教写作要领。他对我的文学写作帮助很大。
我的桌面上还放一本崭新的不时散发着墨香的《淮岸花香》散文集,这是往流镇陈圩小学副校长周明金刚出版的散文集。他是我上世纪70年代初的学生,后来,我们是同行,都是教师。我们所在的学校距离很近,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文学写作。于是,节假日、星期天,我们常常聚在一起商讨写作。
在往流作家群里还有一名后起之秀的小青年叫丁威。对于他,我是最熟悉不过了。在往流初中,我教过他两年政治课,同时,我们还同村。后来,他考入郑州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在家从事专业写作。不久前,我得到一个消息,丁威出了名,他在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以《马小淘的黄昏》、《祖母的季节》蝉联了大赛一等奖,这是河南省仅有的。最近,我见到了丁威,他告诉我说: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现在已写了十多万字,年底可以完稿。同时,他还在《萌芽》、《青年文学》、《美文》等刊物发表了十几篇质量很高的散文、小说作品。
在我的书柜里还放着刘学中出版的《相惜似水》、《星光耀大地》两本书。他是大往流村人。1983年,他来过我家,曾给带来一本油印的个人诗集《春三月》。他现任职于南方某大型房地产策划公司,仍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其作品在2006年6月入选《21世纪中国名诗人大辞典》。
往流作家群的创作成就深深鼓舞着年轻的一代人,目前,当地有近20名年轻人也在业余时间拿起笔,书写着他们人生的华章,这一切显示出小镇文学创作十足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