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彭成旭与学生在课间做游戏(资料照片)。方 刚 摄

编者按:

在信阳教育百花园里,罗山县教育是一朵香气四溢的奇葩,近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成绩的背后,是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谱写出人生华章,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却演奏出生命壮歌,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他们的一组报道,以此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并祝愿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幸福安康。

□方 刚 马维国 姜自强

罗山县铁铺乡地处大别山腹地,该乡最南边的小村叫北安村。

8年来,彭成旭一个人坚守在北安村教学点,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在孩子们眼里,他既是最亲近的老师,更是最敬爱的长辈!

深山学校惟一的老师

北安村教学点矗立在大山的边沿,在经过了20多里的盘山公路后,笔者找到了这个地方。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山间回荡,一位50多岁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6张桌子,端坐着5名学生。

彭成旭今年56岁,教龄38年,到北安村教学点任教已有8个年头了。2003年,罗山县调整学校布局,北安村教学点因为生源少,撤去中高年级学段,只保留小学一、二年级。虽然学校地处偏远,但彭成旭却主动请缨到北安村执教。

“当初,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老师,因为受不了山区的清苦,离开了。这么多年,只有彭老师坚持下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北安村党支部书记说,彭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教学。

“这里的孩子们需要老师。”彭老师说,虽然这里生活苦了些,但长期和山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觉得每天都很开心。

一人包揽几个年级全部课程

北安村教学点是专门为山里比较小的孩子设立的,等到孩子稍大些,就会转到乡里的中心校就读。目前,学校共有6名学生,最大的学生7岁,最小的5岁。采访当天,一名学生因为生病没来上学,彭老师放心不下,用手机给学生家长一连打了3个电话,非常关心学生的病情。

虽然学生不多,教学却比较复杂,不同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不同课程只能进行复式教学。“教学前班读拼音的时候,先让二年级预习功课。拼音讲完,布置完作业后,再给二年级学生上课。”彭老师说。

一天下来,彭老师不是讲课,就是辅导,忙得连轴转,课间也要看守学生,在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孩子们的课程在彭老师安排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村民们告诉笔者,孩子们转到中心校上学后,成绩都排在前面,孩子交给他很放心。

他就像爷爷一样亲

“彭老师对我们很好,就像我们的爷爷一样。”今年7岁的彭莹莹说。由于孩子们年纪小又调皮,彭老师经常是忙前忙后。每天早上,彭老师都要检查孩子们的脸和手洗干净了没有。冬季,彭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把教室里的煤炉生好,等教室里暖和了,孩子们也来上学了。

北安村教学点位于大别山腹地,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大多数孩子都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校。每逢雨天、雪天,彭老师都会将孩子一个一个送回家。有一次下午放学后,山里下起瓢泼大雨,彭老师只好将孩子们带回自己家里,照料吃饭,安排学习,当起全职家长,夜晚一个孩子哭着要回家。“夜里山路泥泞崎岖,最后还是把孩子送回去了,可等我回到自己家里,天已经亮了。”彭老师回忆说。

北安村党支部书记说,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彭老师对他们真比父母还好。

他从没耽误孩子一节课

2010年春季,彭成旭的腿上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手术。“家长们担心肿瘤是恶性的,劝我赶紧手术。可学校就我一个老师,我要是做手术了,孩子们的课谁来上?”彭老师说。最后,他一直拖到暑假才去做了手术。

秋季开学,彭老师的腿还没有完全康复。牵挂着孩子们的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提前两天赶到学校,安排开学事宜。“只要一见到孩子们,我的病就全没了。”彭老师笑着说,不管课前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一站上讲台,就立刻精神抖擞。

“这么多年,最自豪的就是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孩子们一节课,也没有让一个孩子荒废学业,只要有孩子来这里上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教学条件也很好,学校建得这么漂亮,我很满足。”彭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