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玫 欧甸丘

【事件】7月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2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

仅仅就在几天前,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楼内居民被迫撤离。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城市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如何建筑“安全长城”?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建筑工地“地陷” 百户居民转移

记者24日在广州地陷事故的工地现场看到,工地西南角围墙已经垮塌,两辆挖掘机正在用泥土填埋泥坑,附近居民楼的入口处拉着警戒线,保安在来回巡逻。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江南四期十区基坑,深度5.9米,该工程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以西地段。23日16时55分左右,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米、管径约200毫米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现场无人员伤亡。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钟上仑告诉记者,塌方以后,施工方马上采取了用泥土填埋的方式将塌陷的地方填埋,同时密切监测旁边房屋的安全状况,附近居民则被安置到附近的宾馆暂时居住。

被安置在宾馆居住的邓永意告诉记者,“昨日下午六点多回家的时候警察就守在门口不让进去,说是楼房安全可能受到旁边施工的影响。于是从昨晚开始被安置到了宾馆,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带出来。”

“地陷事故”多发 危机为何接连出现?

居民刘洋的疑问颇具代表性:“突然‘地陷’,到底为什么?施工单位应该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海珠区政府通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米、管径约200毫米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至于水管为什么破裂,施工方该承担多少责任?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确定之中。

当地市民告诉记者,就在事故现场附近,几年前曾发生过严重的地陷事故。据媒体报道,一排民工宿舍、一堵围墙、一条马路掉入20多米深的工地大坑中,工地有5人被埋进坑里,附近数千名居民被紧急疏散。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说,不少城市发生“地陷”主要是先天条件不足;城市规划缺陷;工程建设把关不够严;城市管理有误区,存在赶工期而忽略工程安全的现象。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则认为,“多处建筑工地发生‘地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建筑项目下的地质条件了解不够。而地方在开工时,可能没有监测到地下是否有漏斗、溶洞等复杂地质状况,也可能由于下雨、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塌陷。”

【群众呼声】地陷事故,不仅打乱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让政府花费很大成本去处理,应当“未雨绸缪”,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建议施工方在施工前应针对施工可能给周围房屋、环境的安全带来的影响做整体评估,并把这个评估报告向可能受影响的附近居民公布,而不仅仅是贴一个安全警示了事。这样既有利于稳定民心,也有利于督促施工方注意施工安全。

【专家意见】土地资源紧缺,城市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地向地下要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当中,地质专家的参与很有必要。现在的规划多是在地面上“画画”,打个比方来说,是“皮肤科”专家在诊治;其实,地底下的东西很复杂,需要“内科医生”来把脉,也就是地质专家应该发挥专业作用,建议大型工程应强制性引入专业人士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预案。

建议有关方面严格执行用地评价制度,在施工前要对地下水文条件进行评估检测,在修建高层建筑时要打钻摸清项目地下及周边的地质状况,在施工过程中也要经常了解分析地质状况并及时预报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施工计划,努力减少或者避免“地陷”事故再次发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