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砌片石护坡的工人。夏吉玲 摄
中心城区内河治理工程一角。夏吉玲 摄

【核心提示】

滨江临河逐水而居、聚而为市筑而为城,是古代城市的基本成因之一。在很多城市,穿城而过的城市内河以及沿河建筑,往往成为最富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张,城市内河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同时,水质污染甚至内河沦为城市的污水排放沟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内河与整个城市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因素。城市内河治理,正在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因河而美,河因城而名。比如伦敦之于泰晤士河、巴黎之于塞纳河、柏林之于莱茵河等,这是不少世界名都的特色。在国内,上海和广州分别将黄浦江、珠江及其沿岸景观规划建设作为构建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专家认为,“城市内河——这一城市水环境,如果能根据城市地理特点将其做很好的处理,应该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多得的亮点。”可见,在城市的规划设计思路中,城市内河是一个重要的水元素。

□本报记者 常 征 通讯员 夏吉玲

入夏以来,暴雨造成郑州、石家庄等城市内涝。一时间,城市“被看海”成了网络流行语。相形之下,我市基本平稳地度过了一个个雷电交加的天气。这与我市连年实施的中心城区内河治理密切相关。

城市内河治理,涉及市政、园林、环保、规划、水利等职能部门,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整体设计的问题。在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内河治理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效果。据有关资料,“修建生态河道,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显示,将河流进行回归自然的改造,已成为国际上河道治理的总趋势。”业界专家提出,应该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破坏,则是不言而喻的。

一些发达国家注重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排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如英国很多城市密布着众多的小型运河体系,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陆上运输逐渐取代了水上运输,英国政府在进行旧城改造时,将内河治理与城市旅游景观的改造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水道的畅通,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泰晤士河的治理就是范例。有关方面专家认为,“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内河治理工作机构,以形成职能清晰、分工合理、治理到位、监管有效的机制,实行‘治污先治政’。”

具体到信阳,2005年7月10日、2007年7月1日的那两场暴雨,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市民记忆犹新。那时,我市内河沿岸的阻挡物、构筑物比较多,一些内河下游淤泥成堆,周围居民就在淤泥上面种菜,倾倒垃圾,甚至在河岸上建房子,致使内河河床变窄,行洪不畅,加上没有雨污分流,晴天的内河成了臭水沟,雨季的内河一片汪洋,市民苦不堪言。

为优化内河周边环境,提高城镇防洪排涝能力,2008年以来,市政府将内河治理作为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3年来,我市完成了中心城区黑泥沟、棉麻沟、化工沟、平西沟、青龙河、五里沟、电西沟7条内河近25公里的治理任务,同时拆除阻水建筑物15处,实施桥涵改造44座,征地400多亩,拆迁5.6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记者了解到,2011年我市内河治理重点工程之一——新申河(十里河立交桥至中环路段、长安东路至申北路段)5公里的治理工程始于今年4月,作为承建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先后对新申河3公里的河道实施雨污分流,对河床进行拓宽、清淤,并砌片石护坡、修建便桥,在两岸修建护杆,工人们黎明即起,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

较之以往,市中心城区的内河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家住新申河附近的李大爷说,往年这个季节,全家人不敢睡觉,水说上来就上来了,得提前把家电、煤球都放到高高的桌子上去。7月29日,李大爷指着自家干爽的客厅欣慰地说:“这个夏天,算是睡个安稳觉啦。”

“内河治理后的成果是带给市民一个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是大家能够共同享受的,因此内河治理不是对某一个人负责,而是对广大市民负责”。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负责同志认为,内河治理与建筑设计是不一样的,一旦河流两岸留出缓冲带,可以自然地重新生长植物或重新种植,促使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减少地表污染物进入河道,同时利用缓冲带植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缓冲带还具有稳定河岸,提高防洪能力的作用。因此,河流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应保护和建立沿河两岸生态缓冲带,还河流以空间。记者与有关方面的同志聊天时获悉,我市在考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时,把选址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直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在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郊区,从而避免其破坏城市的整体景观。

清清内河水,绵绵民生情。记者在中心城区的内河治理工程工地采访时,看着片石护坡下绵延流淌的清清的河水,顿感这不就是民心所盼、民心所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