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天气日趋炎热,消夏冷饮食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各超市的冷饮专柜、马路边批发店的冷饮食品销量猛增。我市销售的冷饮食品质量如何?日前,记者从市工商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目前我市销售的绝大多数冷饮食品,符合国家有关食品生产标准及安全规定。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对冷饮市场的专项检查中,重点对冷饮食品有无食品安全标识、标签标注,定量包装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掺杂使假、违规使用添加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
记者观察到,目前我市冷饮市场有上百种冷饮食品在销售。在一些超市和商店销售的各类冷饮食品中,外包装上蓝白相间的“QS”认证标识十分明显。但记者发现,很多市民在购买冷饮时,并没有留意所选食品的生产日期、是否有“QS”食品安全认证标识,以及所含食品添加剂等信息。
很多市民说,现在的冷饮,像冰淇淋,大部分都是大厂家生产出来的,质量应该会有保证。与一些市民迷信名牌产品有所不同,市民陈女士却在某超市冷饮冰柜前仔细比较食品的出厂信息,“生产日期一定要看清楚,不过‘QS’食品安全认证标识和食品添加剂我倒从未注意过。”
除超市外,一些位于街头巷尾的冷饮批发店,也是不少市民时常光顾的地方。据知情者透露,有些小店批发的是一些本地或周边地区生产的冷饮食品,因其价格便宜,所以批发这些冷饮的消费者也有不少。记者担心的是,这些冷饮在原料采购、工艺配方、产品储运等各个环节,是否真正能够做到让消费者放心。
在走访中,记者还发现,每到傍晚,在很多广场、小区门口会出现许多“冷饮车”,销售自制的冰粥。摊主大都把塑料或不锈钢的器皿放置在三轮车上,器皿里面盛放着五花八门的原料,有冰沙、红豆、绿豆、山楂片、各种水果块,还有红色或是黄色的果冻似的东西。制作过程也很简单,摊主把各种原料加在一起,一碗五颜六色的冰粥就做成了。
一位杨姓摊主告诉记者,原料都是在家做好带过来的。记者问他如何处置当天卖不完的原料,他回答:“卖不完的原料当然不会扔掉,会放回冰箱保存,以备下次再用。”
“街边销售的冷饮食品很多不符合卫生条件,有一次,我在流动小摊上看见苍蝇在红豆、绿豆、西瓜块等冰粥原料上飞来飞去。”一位市民坦言他不会购买这些冰粥,他说摊主的原料没法保证是新鲜的,甚至怀疑摊主为了保鲜,会在原料中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如何保障市民消费安全,市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夏季冷饮市场,他们除了开展日常检查外,还会加强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冷饮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同时,他们还提醒消费者,应到正规的商店、冷饮连锁店或大型超市(商场)选购冷饮食品;在选购冷饮食品时,要看清生产日期、保质期、“QS”食品安全认证标识,以及产品的外包装是否破损或外露、是否存在胀袋和变质现象,要选购包装完整的产品。因为产品包装封口不完整,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产品卫生。如果发现产品外形曾因溶化引起变形(再次冷冻),最好不要购买。对于一些包装粗糙的“三无”冷饮食品,切记不能随便食用。另外,在发现过期、变质的冷饮食品,或者假冒伪劣冷饮食品时,请及时向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
相关链接:冷冻食品存放时间过长容易变质。这是因为食品中的蛋白质可分解产生“可溶性毒蛋白”、“胺类”、“恶臭素”等,这些毒素即便高温加热也很难被破坏。人食用过期变质的冷饮,容易引发腹痛腹泻、肠胃炎,严重的还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