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凡
假如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生活在当今这个社会,他肯定是不能在大学里混下去的。因为他虽是海归派,但洋文凭却是花钱买的假文凭,而今互联网覆盖了地球的每个角落,见不得阳光的假文凭自然是很难蒙混过关。
眼下文凭吃香,因为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文凭就等于是人才的标志。你要是持有硕士、博士文凭(知名重点大学本科文凭亦可),国内的绝大多数地方会把你当作神灵一样地请去,用现今报刊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只要你一点头,马上给你办理一切手续,送你一套面积不小的住房,附带五六位数左右的安家费及项目启动费。哇塞!真后悔没有读研读博。
但是,且慢高兴。现今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时代。虽然我们的先人早就说过,“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但现实却往往是“家花没有野花香”。你如果已持有硕士、博士之类的文凭,你回到“老家”也只是一个“本地和尚”,是一株“家花”,乡亲们是不会对你寄予厚望的。你这匹千里马在乡亲们的眼里只能是一匹常马。所以,持有硕士、博士之类文凭就业时最好不要回“老家”就业。
你因持有硕士、博士之类文凭,“嫁”到了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的地方,享受到了千里马的待遇,你以为发挥你千里马特殊才干的时候到了,很是高兴,可以“大展宏图”了。但我要告诉你,你十有八九是高兴得早了点。你发挥千里马才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这匹千里马的“草料”虽比常马好得多,但“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结局与常马无二。你问为什么,原因再简单不过,你的硕士、博士之类文凭的功能更多的时候只是主人摆在客厅中的花瓶之类的装点门面的工具而已。
其实,文凭只是证明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年限而已,并非是能力的证明。在校读书时间的长短与相应产生的能力并不一定成正比。但事实上,求职时学历往往是用人单位考虑的第一要素,没有相应的学历,第一道门槛即无法迈进。龚自珍说过,“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的衡量标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被予以狭义的理解——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及硕士、博士学位的持有者才能叫做“人才”。其实,正确的人才观首先必须打破惟学历的观念,要重能力和实绩,学历只应是参考条件。让真正的人才在现实中能发挥才能,这比连篇累牍地喊多少口号更具有吸引人才的现实力量。